王勇人在京华市,他在镇里分管的那一摊子工作现在基本上都落在了郑国强的肩膀上。现在正是春种的季节,他每天起早贪黑,几乎将全部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之上。这个时候,他才感觉到身边无人可用的痛苦和无奈。
副镇长罗春飞分管的是工业和交通那方面的工作,对农业这一块不熟悉。再说了,他是镇党委书记唐伟民的人,和郑国强之间的关系一直很紧张,自然不会插手农业这一块的工作,更不会去协助他的工作。
副镇长易欣到和郑国强的关系很好,可惜是一个女性干部,分管的又是招商引资和旅游。让她去搞农业,想来这个女干部也不会推辞,甚至会很热情。但这毕竟不是她份内的工作,也不是她熟悉的工作。再说了,让一个漂亮的女干部天天下基层,去农村,到田里,和那些没有知识的乡亲们呆在一起,还真有点不象话。
郑国强虽然是一个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人,但考虑事情的时候却很周全和细心。即便他现在忙死累死,也绝对不会让易欣来帮自己。
郑国强踏上仕途一年多时间,也扶植了几个人,青林乡的乡长孟广春就不说了,那可是一个出色而称职的党员干部。当然了,他最喜欢的还是青林乡的副乡长秦大川,小伙子有知识,有干劲,用的最是称心。如果有这两个人来协助自己的工作,那他简直就如虎添翼了。
可惜的是,这两个人现在都在青林乡,而且身在要职,也是每天忙的天昏地暗。青林乡又是郑国强的出生之地,仕途起步之地,曾经承载了他的理想和希望,是他重生之后初恋的美丽地方。因此,这两个人他是绝对不会随便调动的。
虽然无人可用,但工作还是要搞的。没人来帮自己,郑国强只能凡事都亲身亲为。幸好,他本身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子,对农村的情况很熟悉,对农村的那些事儿也很清楚。不管是耕田、灌溉,插秧,施肥,除草,除虫,还是其他的方面,他都很了解。塘桥镇的水利设施很好,农田里用水问题可以不用操心。可以秧苗插进田里,扎根之后,就必须给秧苗施肥了。不然就会影响秧苗的成长,进而影响到几个月后粮食的产量。至于秧田里的除草和除虫,那需要等秧苗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进行,现在还不需要考虑。
塘桥镇上虽然有一个化肥厂,可是因为经营者管理不善,几乎等于是名存实亡了。但是,化肥是一种很稀缺的物质,不是说有钱就能买到的。虽然塘桥镇的化肥厂现在已经陷入半停工的状态,但还是在生产之中,而且生产的化肥还在市场上销售,还被撒进农田中。
为了增加粮食的产量,为了解决乡亲们的温饱问题,为了尽可能的给乡亲们增加收入,郑国强一上任塘桥镇,就将桃楼村作为试点,推广无公害西瓜的栽培。现在,塘桥镇的“大老王”牌西瓜不仅卖到了庆阳县,还销往了京华市,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他开展的第二个工作,就是杂家水稻优良品种的推广。这次的推广范围很大,涉及了镇里的十几个村子,将近五千亩的农田。如果成功了,自然是一个巨大的成绩。当然,如果失败了,郑国强的仕途履历上将抹上一道黑黑的污迹。
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好,而且要做到最好,这是郑国强这个人做人做事的态度。这个工作是他亲自牵头,副镇长王勇一手负责的。现在王勇人在京华市负责西瓜销售的工作,那么他就必须格外的上心,不允许发生丝毫的意外。
这次的种粮,都是郑国强通过市农学院的领导联系农科局下属的种子公司直接搞来了,自然不会有任何问题。而且现在秧苗的长势喜人,让他非常放心。他现在担心的是化肥问题,只有解决了化肥问题,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镇化肥厂的厂长张景是他的高中同学,但也是唐伟民的女婿。念书的时候,他和张景的关系只算一般,可以说不是很了解这个人。踏上仕途之后,因为派出所陈武的事情,两个人才有机会再次见面。而现在,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么单纯和简单了。
&nb
第一百八十四章 :无人可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