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的,说谁呀。
说了别人也不想信呀。因为唐诗和汉诗格调不一样,而且这首侠客行还从来没听过,刘冠以前一直在皇宫住着,就几天前才出门过一趟,之前的记忆全部没有了,只有可能是刘冠新作才能说服大家。
“老夫惭愧,看书一遍可背诵,练剑一遍可舞动。老夫怕是要与陛下为汝另请名师教导也!只是汝何以得知诗中之人?”卢植无奈呀,刘冠太怪才了,根本教不了,什么都是一遍通。又想到刚才的《侠客行》中好多名人刘冠是怎么知道的。就问了起来
“弟子听坊间所传故而识得诗中诸位贤人。先生言无法教授弟子请恕弟子无礼,弟子觉得先生此言大缪!。”刘冠听到卢植说这话就方了。这个时代师傅师傅,如师如父。从来没听说,拜师第二天师傅说教不了的。即使再难教的弟子也会坚持一段时间。
如果才两天就被说我弟子是个天才,我教不了。别人只会想,这个孩子顽劣的一批,我教不了了另请高明吧!对名声是多大的打击呀,对于养望阶段的刘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刘冠觉得卢植挺好的,讲课啥的尽心尽力,所以还是觉得这样比较好,于是就准备开嘴炮刷声望。
“何缪之有?”卢植很是有意思的看着刘冠。
“弟子尝闻,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贤无常师。
如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刘冠毫不犹豫的拿着文宗韩愈的《师说》来刷声望!
“彩~~!”蔡邕,卢植二人再次抚手称赞。
“今天下之才共计一石,惟子干弟子冠独占八斗,余者天下才子共分之。子干贤弟有福也!他日必标榜青史,倘若不要此弟子,愚兄便收之如何?”卢植今天下班的时候和蔡邕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刘冠,说刘冠读一遍书就可以倒背如流。蔡邕不相信,就要跟着卢植来看看卢植怎么出丑。一进府门就看见了刘冠正好在练剑,不过在蔡邕眼里也只是有点惊讶,刘冠才三岁怎么舞得动比他还要长的剑,并不是很震惊。因为他也以为卢植昨天交过剑术。然后刘冠这是吟起了《侠客行》听的他热血澎湃呀!大有一种,左牵黄,右擎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样子。再听到刘冠做出《师说》心肝就隐隐作痛了。为什么刘宏不把刘冠交给他呀!
“伯喈兄此言差矣,吾乃天子所聘为其师,安敢随意将弟子授人!”卢植一听蔡邕打这个主意,眼皮直跳。想玩这个套路?这不存在的。
孔孟为什么活着的时候虽然备受礼遇但是主张没人用只是当个菩萨供起来,但越到后世越受尊敬,甚至到了“一言天下法,一言万世师”恐怖地步?还不是因为徒子徒孙强悍,不停给他老人家抹粉打扮。
这就证明有时候师傅不强也可以名留青史,因为你有个超级强悍的徒弟。
当提起这个徒弟的时候,就会有人说,这谁谁谁的师傅是谁。这也就是拜师贴的作用,名声共享。当然坏名声也共享。
第七章名声共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