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完了之后的刘冠带着管家坐着牛车悠哉悠哉的往雒阳行驶。
刘冠没有想过赶路,所以信马由缰,牛车行至钜鹿郡的时候听到别人议论纷纷。
“那田元皓果真孝子也!其大人以忘数年任与家守孝而笑不露齿!”
“元皓聪慧大才,孝期已过任不出仕!叹息!家国之损失也!”
“虽是寒门,其才远胜高门大族多也!奈何却在家中守制不出!惜哉!”
……
刘冠听过之后一双桃花眼直溜溜的转了起来,心想“田元皓,而且名声还这么好,守孝期过了还在家里丁忧,怕是只有他了。”于是下了牛车躬身行礼:“诸位,小子刘冠打搅一下!方才诸位所言田元皓家在何处?可为小子指点一番?”
“小郎君多礼也!汝为田元皓旧识乎?”路人听到刘冠声音后,转头看了看刘冠,虽然车子不过是平常的牛车穿的也只是孝衣。但是衣服材质不凡,配着宝剑,腰悬玉珏,而且带着仆人,气宇轩昂,礼质彬彬。就知道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非也?小子今年不过四岁,怎会与那田元皓相识!只过头听诸位方才所言,田元皓乃大才,故想结识一番,聘为师长也!”刘冠有些揶揄的说到。
“原来如此,此小事一桩尔!随我来!”刚才一起谈论的人中走出来一个人,赶着驴车带着刘冠出了钜鹿往乡下去了。
赶了一会路到了一个小村庄之后指点了刘冠一下就告辞了。
刘冠依着路人指点的方向到了一个小屋子外面。
屋外有条小河,潺潺流水,房子围了一圈栅栏,栅栏里面有种的时令蔬菜。一副田园生活,好不惬意。
刘冠下牛车对刘辉说:“辉伯,敲门!”
“诺!”
刘辉应声之后就去敲着材门。
“何人在屋外敲门?请进!”屋里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走出屋子说到。
“小子真定刘冠,路过钜鹿,闻钜鹿乡间有大才,特来拜访!”刘冠和刘辉进了材门之后行礼说到。
“哦?可是那‘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刘冠否?”男子听了刘冠说之后大喜行礼问到。
“然也!不想小子区区之名入的先生之耳,惶恐!”刘冠再一次行礼说到。
“小郎君说笑也!郎君名声遍布海内,此为区区之名?吾又岂敢称才?快快请!”男子让开屋门,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先生先请!”
“同请!”
就这样三个人进了屋子。屋里里面除了招待客人的案席之外没有什么东西了,可是却收拾的一尘不染。主坐案子上面放的都是一卷卷的书籍。
“请坐!”
“同坐!”
客气一番之后三人分别正坐在各自的席子上面。
中国重礼仪,一言一行都有各自的礼仪,比如说“坐”
中国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椅子,人们会客的时候都是坐在席子上,或者是一张叫榻的大床上,屁股放在脚后跟,叫坐。
虽然不大舒服,可是在正式的场合下,必须得这样坐,否则就是失礼。
正坐是我国古代的居坐的一种方式,即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也就是现在日本人的坐姿。这种坐姿初学之时不宜久坐,才不致坐伤筋骨。每次练习十或十五分钟即可,待习惯再逐渐延长时间。
在古代君臣之间,上下级之间也要讲究礼仪,不是像后世那样上级只有居高临下的份。
“君视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不是在表现一种奴颜婢膝,而是一种各司其政达到一种和谐互不侵犯的关。
当你礼拜上级的时候,上级严肃恭谨的正坐,是一种最恰当的表达,正坐比较端庄严肃,虽然很辛苦,也表现了古华夏族处世严谨。
一是一、二是二的态度。当你坐在凳子上,东倒西歪的乱靠着,虽说是狂荡不羁、不拘小节,但不知见你的人看到正坐与胡坐,哪个心里更舒服些。
礼,内在礼仪就是外在礼仪的更深层体现。
“大人逝后,家中薄产
第十二章喝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