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多谢大嫂关心。”宋氏面露笑意,拉着女儿的手准备离开。
“二婶和四妹妹路上小心。”云锦月看着匆匆离去的宋氏母女,乖巧地出言提醒,眼底却是一片冰寒。
她转头看了眼跟在身边的听霜,对方冲她微微点头。
一切安排妥当。
用了斋饭,云锦月走在青砖石板上看着四处的景致,一个长相清秀的小和尚走到她面前双手合十,“后山的梅花都开了,白雪红梅,很是好看,施主可前往一赏。”
“多谢小师父。”
她扬唇一笑。一样的人,一样的对话,只是这一次,她不再选择这场邂逅。
“小姐,这条路好像不是去后山的吧?”听雨素来活泼藏不住话,见云锦月径直往前殿走去,不禁好奇发问。
“我有说要去后山吗?”云锦月失笑,“去前殿再祈会儿福,等娘亲烧好经文,我们就回去。”
“是,小姐。”
这样,就不会遇到他了吧?云锦月在心里默默想着,心口却有点胀胀地疼。
“阿弥陀佛。”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云锦月微微转头,看见明济从曲廊一侧缓步走来,见到她,微微一笑,“云三小姐。”
只是,在他身边还有一个丰神俊朗的男子,墨色长袍随着他的步伐微微晃动,腰间坠着的紫翠玉佩却纹丝不动。
她以为,只要自己不去后山赏梅,便可以躲过这场邂逅,却原来,该面对的总是逃不掉。
唇角一丝苦笑,她低头施礼,“见过方丈。”
哪怕只是一眼,她依旧看清了那如画的眉眼,清冷似梅,与前世一般无二。
“后山的路您熟悉,老衲就不多送了。”明济朝身侧的男人施了一礼,意思明了。
沈文曜挑眉看了明济一眼,又看了看面前低着头的云三小姐,未发一言,径直离去。
冷漠寡言,与传言一般无二……
十三年前,当朝仁德太后病逝,病逝前下懿旨,命安王赴边疆戍守,请镇守边关的英国公帮忙历练。消息一出,朝野哗然。
让自己年仅六岁的亲骨肉到边关去历练,这仁德太后到底在想什么?只是,逝者大于天,仁德太后的遗旨,便是元昭帝也不好公然反对。于是那一年,年仅六岁的沈文曜前往齐国的西部边关戍守。
人们都以为,这位尊贵的小皇子会死在边关,或是熬不住边关艰苦早早返回繁阳。可谁知他这一去,便是整整十年。十年来,西部戎族多次进犯,英国公率将士奋力抗击。而这位安王殿下在边关浴血成长,竟练得一身征战沙场的好本事,在第十年将戎族打得溃不成军,死伤近八成。
消息传回都城,臣民震惊。元昭帝大喜,下旨在京城最好的地段修建安王府,让英国公与安王班师回朝。
十年间,当初那个天真稚嫩的孩童在边关的冰寒与血腥中步步长大,当他返都打马走在万民欢迎的街道上时,人们只看见玄色面具下一双冰冷淡漠的眼,和紧抿的薄唇。明明是阳光明媚的五月,人们却觉得后背阵阵发凉。
十六岁回京,到如今已过四年。四年来,这位安王殿下深居简出。传闻,安王在边关受过重伤,加上边关苦寒,便落下了病根,回来后一直汤药不断,只能在王府静养。
“云三小姐,今日的斋饭可还合胃口?”明济看着面前一直低着头的少女,笑着出声询问。
“味道很好,多谢方丈。”
“阿弥陀佛。三小姐近来睡眠可好?”
“多亏了方丈的佛珠,锦月睡眠安好。”
“如此便好。”明济点头,“念生于心而乱于梦,三小姐切莫忧思过重。”
云锦月一愣,忍不住多看了明济一眼。
明济一脸和善,只一双清明的眼睛仿佛能洞悉世间万事。
“阿弥陀佛。”仿佛没看见云锦月探究的目光,明济微微一笑,“老衲还有些事情,先告辞了。”
“多谢方丈提醒。”云锦月敛眉,回施一礼。
“小姐,那方丈说的话,奴婢怎么没听明白呢?”听雨歪着脑袋看着明济远去的背影,秀眉微蹙。
云锦月看着自家丫鬟皱起的眉头,唇角微微上扬,红唇微张却卖了个关子,“不可说,佛曰不可说。”
听雨:“……”
正说笑间,一个眼熟的小厮迎面匆匆走来。
“三小姐,大夫人让您马上过去。”
“出了何事?”
“奴才不是十分清楚,不过好像和二夫人有关。”
“知道了。我现在就过去。”
伸手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云锦月一脸淡漠,眼底却是冰凉一片。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五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