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2章 人均文学青年[2/2页]

重生1979:开局迎娶落魄千金 缸里有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不夸张地说,此时的燕京好像21世纪的一个大号地级市,还必须三线以下那种。
      但这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燕京乃至整个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是何等迅猛!
      而唐晓芙则脸色兴奋,一路唧唧咋咋地向林正军介绍着周围的建筑。
      这是她长大的地方,她对这里十分熟悉,各种风景名胜都如数家珍。
      到了京西宾馆,主体建筑方方正正,典型的苏式建筑,北面就是刚刚组建的中央电视台,再往北,是玉渊潭公园,后世的中华世纪坛那块此时还是一片荒地。
      林正军把自己的一个装着书籍的背包,让李佩甫帮自己带上去。
      他自己就背了一个背包,里面装着他和唐晓芙的换洗衣物,另外就是用麻袋给周教授他们带的礼物。
      辞别刘新武他们,林正军和唐晓芙来到宾馆门口不远处的公交站,盘算着怎么乘车回家。
      这时,一个流里流气的青年蹬着三轮车过来,嬉皮笑脸地问:“爷们,要三轮车送吗?拉您到地儿,绝对不多收钱。”
      不用问,肯定是待业闲散青年为了讨生活当起了祥子,这个时代的滴滴打车。
      但这是类似于出租车业务的服务,不是正经出租车,正经出租车只能是国营的,而且是小轿车。
      1951年,为了解决外事活动的车辆接待问题,首都汽车租赁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国营出租汽车公司。
      特殊十年间,乘坐出租汽车被视为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而遭到批判,出租汽车行业急剧萎缩。
      70年代初,首都、沪上、羊城等大城市各类外事活动增多,出租汽车又在大街上出现,不过,也不是谁都能坐的,基本只服务外宾,要有外汇券才行。直到84年,首都才开始有个体出租车。
      唐晓芙连忙问:“从这里先到北影厂,再到燕京工业大学家属院多少钱?”
      在林正军的指导下,《山楂树之恋》剧本已经写好了。
      但唐晓芙觉得不完善,估计北影厂要给出不少修改意见。尽早给他们,他们才能及时给出意见方便修改,毕竟林正军唐晓芙在燕京也就待这么二十来天。
      “嘿,一听您这口音,是咱们老燕京人儿,知青回城吧?"
      青年依旧嬉皮笑脸地道:"这样,我也当过知青,我也不多收您的钱,收您一块钱,您看成不成?"
      “我可没漫天要价,从咱们这到北影厂、中关村那都出了城了,来回折返要二十里地呢,要您一块钱真不算多!”
      现在,首都的城区范围还很小,常规来说出了二环就相当于出了燕京城。
      中关村那都干到三环西北角上去了,那块现在完全可以算郊区。
      在1980年以前,海淀的定位一直是农业区,这里是整个燕京的副食基地,为京城提供着大量的瓜果蔬菜。
      所以在白颐路也就是中关村大道的两旁,不时地还有大片的树林荒野以及坟地。至于北影厂,在北三环蓟门桥附近,周围也是一片荒凉。
      “行!那就坐三轮车吧!”林正军把行李放到了车上。
      “你认识北影厂的人?”路上,青年一边磴着车子,一边撩起褂子的衣襟,擦了把汗水问道。
      “嗯,我认识谢铁郦。”
      “你,你找北影厂的人干啥?”青年肃然起敬,好奇地瞅了一眼林正军。
      “送剧本。”
      “我草,你能写剧本,哥们牛啊!”
      青年顿时对林正军刮目相看,甚至说话都变得文绉绉起来:“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笔名楚狂人!”
      “我擦,你竟然是楚狂人,哥们也是文学青年,是你的忠实读者啊,你可太牛了,今天能拉你,是我的荣幸啊!”青年欢声怪叫,双眸迸射出狂热的目光。
      “哥们客气了,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林正军无奈啊,你瞅瞅,真是人均文学青年。喜欢重生1979:开局迎娶落魄千金请大家收藏:

第182章 人均文学青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