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因其功得封乌程侯。
陈赐死
中平四年,陈赐死。陈赐,字仲弓,颍川许人。出身寒微,少时为县吏,立志好学,曾入太学就读。后历任颍川郡督邮、功曹等职,为官期间,以道德为人所称。又先后为闻喜、太丘县长,在职甚有政绩。党锢祸起,亦受牵连,时人皆逃避求免,陈赐却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自请入狱,后因赦得免。陈赐在乡闾间,以公平著称,人有所争讼,皆求其判正。至有“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之说。党锢禁解,朝廷屡征陈赐为三公,皆辞不就任。中平五年病卒于家。陈赐为天下众望所归,其死,海内吊孝者有三万人之多。众人又为其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
公元188年
历史纪事
黄巾余部复起
中平五年二月开始,中原黄巾余部纷纷起事。二月,郭太等于西河白波谷起事,攻略太原郡、河东郡等地。四月,汝南郡葛陂黄巾军再起,攻没郡县。十月,青州、徐州黄巾军又起,攻略郡县。十一月,汉廷派遣下军校尉鲍鸿进讨声势最大的葛陂黄巾。双方大战于葛陂。鲍鸿军败。次年二月以征战无功下狱死。黄巾各部此伏彼起,声势复盛。
刺史改置州牧
中平五年三月,太常刘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书灵帝,建议改刺史为州牧,以重其职。刺史本为监察官。东汉以来,渐向地方行政官转化,拥有一州军政大机,灵帝为镇压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遂从刘焉之议,改刺史为州牧,并选派列卿、尚书出任州牧。于是,州牧成于居于郡之上和行政长官,握有一州行政大权,职位甚重。从此州牧各据一方,形同割据政权。这种状况最终演化成为汉末诸侯割据分争的局面。
置西园八校尉
中平五年八月,汉廷在西园成立统帅部,组织起一支新军。新军统帅部共设八校尉:上军校尉宦官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其中上军校尉何进也要听蹇硕指挥。上军校尉蹇硕成为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
巴郡板楯蛮复反
中平五年,巴郡黄巾军起,巴郡板楯蛮乘势再起,攻打郡县,抄略城邑。汉廷派遣西园上军别部司马赵瑾率军进讨,随即将板楯蛮平定。
文化纪事
服虔撰
服虔,初名重,又名祗,字子慎,河南荥阳人。少贫好学,有雅才,善作文。入洛阳太学肄业,尤明。曾变姓名为厨工,入大儒崔烈之门,窃听崔烈与其弟子讲论。郑玄闻其说事,大为赞赏。时玄注未毕,遂以注稿相赠。虔专心致志,撰成。后举孝廉,灵帝中平五年,官至九江太守。
杂谭逸事
马相、赵祗起义
中平五年六月,益州百姓马相、赵祗等于绵竹起兵,自称黄巾,杀益州刺史卻俭,进攻巴郡、犍为郡。一月之间,攻略三郡,马相自称天子,有兵数万人。益州从事贾龙集聚州郡兵进讨,马相军很快失败。
王芬谋废灵帝
中平五年,冀州刺史王芬、南阳郡人许攸、沛国人周旌等见天象不利于宦者,准备尽诛宦官,废掉汉灵帝,改立汉宗室合肥侯为帝。于是,王芬等边结豪杰,预作准备,曾连结曹操,曹操认为时机未到,不可轻动。回信拒绝。不久,灵帝欲北巡间旧宅,王芬等准备乘机发难,乃止书诡称黑山军攻劫郡县,求起兵进讨。这时,太史认为天时不利,“不宜北行”。灵帝遂止,并敕王芬罢兵,随之又征王芬入朝。王芬惧事败露,自杀身死。
a
a
186年、187年、188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