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五节 遇伏[1/2页]

临高启明 吹牛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用了吧,咱们谁跟谁呀,李哥对不?”
      “少和我套这个近乎,”李军拿出片口香糖权当刷牙,避开了小魏贪婪的手,“你也是二十出头的人了,比我当年在机动中队当兵的时候还大两岁,该上岗却睡觉,在部队早挨班长的揍了,还好意思说?”
      “情况不同,我们又不是部队……”
      “屁,执委会就是拿咱们当部队用呢,你不是对席亚洲、北炜说你最喜欢当兵打仗么,上岗的时候睡觉,嘿嘿……”
      “嘘,别说话,有情况!”北炜一摆手,两个人赶紧爬过来,蹲在坑边。
      晨雾渐渐消散,从城外的驿道上,陆陆续续有了行人,三三两两挑着担子,赶着猪牛鸡鸭,扶老携幼的往城里来。
      “他们进城作啥,今天赶集?”魏爱文看到驿路上人络绎不绝的,觉得奇怪。
      “是难民,躲到城里去避难的。”
      “难民,有小日本要来?”
      北炜一时间很难理解小魏的思路:“日本人?哪来的日本人。”
      “明朝不是天天闹倭寇么……”
      “这些人是躲我们的。”李运兴望着驿道上的破衣烂衫面目模糊的人群,心里微微发凉,我们和1628年的大明子民真得能沟通吗?
      “我们又没干伤天害理的事情。”小魏的理解还是现代人方式的。
      “说不定城里已经在传说我们是青面獠牙,吃小孩非礼老婆婆的非人类了……”
      正说着话,忽然看到路上的百姓都往两旁躲闪,驿道上来了一群人,簇拥着三辆手推二轮车。为首的一个,头戴铁盔,身穿铠甲,腰带长刀,是个武官。
      “象是明军。”北炜一边说,一边默数着通过的人数,一、五、十……
      带头的不算,一共三十人,还有两辆手推车,因为夹杂在人群里,看不真切。不知道装得是什么,但是从推车的人数和姿势来看,车上的东西很重。
      “是明军,都带着武器。”从望远镜里看,这群人还算行头整齐,但是除了三四个人之外无人着甲,状况好的有了吗,这里是临高县的博铺港,这河呢,是文澜江。公路是没有的,你们沿着河往上游走,不多远就是临高县城了――不过是明代的临高县城。”萧子山说着这话都觉得自己在发神经。
      老头子冷笑了一声:“格老子,博铺?你还不说这里是纽约。”
      “您看,真没骗你们。”萧子山反正昨天被骂惯了,他手一指烽火台,“那不就是临高的烽火台?那里过去就是临高角,老爷子您在海南当过兵,这地方您总该知道的。”
      “临高角?那灯塔呢?纪念碑乍不见了,给你吃了?”
      (临高角上的两大标志性建筑:光绪年间建造的海关灯塔、解放海南登陆纪念碑。)
      “这不是1628年吗,我们伟大的人民解放军还没来渡海解放海南。”
      老爷子一脸不屑,还想说什么,被老妻推了一把,只好闭嘴了。
      “博铺就博铺嘛,谢谢您了,我们这就走了。您请回吧。”大妈赶紧打着圆场。萧子山笑了笑,直到郭逸他们也被带来了,才对他们说:
      “这是公安x处的郭同志,他正好陪二个外宾,你们一起走吧。路上有个照应。”
      明家的一家人都紧张起来,猜不透这萧子山卖得是什么药。至于小郭他们,也对这一家有点莫名其妙,今天一早冉耀带着人把他们带下船,一路上他都以为这家伙要在半路上下毒手,开始以为会在甲板上被身后打黑枪,后来在交通艇上又做好了被种荷花的准备,到了海滩上以为面对行刑队

第十五节 遇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