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不论他这样调侃多少次,沈冬素依旧会觉得不好意思。不过有他这句话,她也就能放心地放沈家开酒坊了。
      除了生意,她还让沈爷爷准备建祠堂,开族学。
      特别是仲阳和小虎,必须给我好好读书,考童生、考秀才,一条龙安排上!
      在长安这段时间她算是理解透了,朝中没人,经商赚再多钱,在士族眼中,就是一块大肥肉!
      谁都想啃两口。做生意做到姜家那个地步又怎么样?
      人家姜家可是有私船的,大夏禁海期间,唯数不多能做海上生意的几家。
      就这样姜家还把嫡女嫁给一个破落户贵族,就为跟贵族沾点亲,能保住自己的生意。
      据姜氏说,姜家每年上下打点的花费,比开一场拍卖会赚的还多。
      沈冬素压根不敢想像,沈家若无凌王照拂,家中的那些生意,怕是早就被人抢走了。
      可不能光靠凌王!她自我定位是,高级打工仔,合约王妃。
      要帮凌王赚钱,帮他完成目标,而不是拖人家后腿啊!
      所以,她必须要有自保能力,保命,还要保住家人,保住赚到的钱!
      她将羽绒、茶、酒,这三项大生意的企划书写完又是深夜。
      拿火漆封好,不好意思地对凌王道:“这封家书略长。”
      凌王看着比书还厚的信,忍笑道:“只盼他是冬素给我写家书,也能写这么长。”
      沈冬素瞬间觉得不安:“你是说,咱们要分开吗?”
      她自己都不知道,声音都颤抖了,且不自觉地抓住了凌墨萧的手,一双眼睛瞪的老大。
      她这举动,大大取悦了凌墨萧,忙安慰她道:
      “你放心,不会的。”
      沈冬素自责地道:“我以为你要自己去幽州。”
      凌墨萧轻轻地揽过她,让她的头靠在自己的胸膛上:
      “冬素,本王信任你,信任到可以把命给你。”
      “请你,也一样信任我。我永远都不会丢下你。”
      沈冬素沉思良久,轻轻地嗯了一声。
      既然暂时去不了幽州,打倒皇后和太子,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
      所以沈冬素再次投入到赚钱当中,她已经不敢光明正大地和姜氏相见。
      怕皇后的人查到,为难姜氏。
      所幸两家离得近,月见送信也快,她先问了姜氏最近来找她的贵妇,最想买的东西是哪几样?她好来备货。
      姜氏列了清单,结果她发现,下订单最多的竟然是琉璃制品!
      不禁觉得好笑,这些有钱人的眼光啊!若你们知道未来琉璃会跟沙子一个价,会不会后悔的想砍死我啊!
      不过笑归笑,该赚的钱咱一点也不手软。
      除了半绿半黄不纯粹的琉璃器,她已经在改良配方,看看能不能做出玻璃镜子。
      并且要严管配方,且走高端路线,每月跟香水一样,在长安城就出少量的货。
      她准备用姜家的人脉,将大量琉璃卖到海外,赚外商的银子。
      毕竟就算以后外国人发现,自己买回来当传家宝的琉璃器,就是沙子练的,也没办法跑到长安城来砍死她嘛……
      排第二的意外的不是香水,而是皮包。这个好办,湘中鳄鱼成灾,百姓组团杀鳄。
      她出钱买鳄鱼皮,百姓只会把她当成大善人。
      她跟凌墨萧商量了一下,正式在光州建皮具工坊。生产皮包、皮鞋、皮腰带还有皮衣。
      硝皮手艺最好的是西域人,凌墨萧安排人去西域召一批工匠,悄悄送到光州。
      沈冬素一听他派人去西域,便让带些西域的胭脂虫回来。
      这可是做口脂的最好原料,有了胭脂虫,口红能卖的比香水还贵。
      她很快理清思路,沈家就做接地气的平民生意,主打薄利多销。
      凌王府这边则做奢侈品生意,就为赚勋贵士族和富商的钱。
      同时还要能帮到凌墨萧招揽民心,立口碑,所以她问凌墨萧。
      什么东西大降价,能帮他招揽民心?
      凌墨萧开始没太明白,她举例道:
      “像之前那金疮药,你们军中想买都买不到要,价格极贵,被那几家士族掌握着。”
      “后来有了我给的金疮药配方,你的将士再也不缺金疮药了。”
      “就是这类的生意,我把什么东西的价格打下来,能帮到你?”
      凌墨萧认真想了想,看向书桌指着书道:
      “若是能把这书籍的价格打下来,天下读书人都能买得起书,而不是去士族大家中借书抄书。”
      “那本王将笼获天下读书人的心!且也能打破士族对书院的垄断,让更多的书生出自寒门平民。”
      沈冬素明白他的意思,这年头读书人少,读书人精贵,百官七成出自士族,就因为书贵。
      书贵,书少,士族藏书,垄断书院,垄断教育资源。所以皇权才被掣肘。
      想想前世学历史,这个问题到了大唐盛世也没解决,还是宋时印刷业发达起来,书籍才成了亲民价。
      民间的读书人才多了起来,到了明清,更是秀才遍地走,学堂到处有。
      之前书籍只能印圣人言,到了明清,小说兴盛。因为纸和印刷都变便宜了啊!
      她很快就找到结症所在,因为书少嘛!书少是因为印刷业不行嘛!
      这年头印本书,开个阳雕,还得皇帝批准,是件大事。
      若印刷业发达起来,别的书不让印,行!
      那千字文、百家诗、论语、四书五经这些书,总让印吧!
      我就印这些书低价出售,就在背后刻个凌墨萧出版社出版,天下哪个读书人能不感激凌王!
      她将计划跟凌墨萧一说,凌墨萧自然大力支持。但他对沈冬素所说的活字印刷却表示怀疑。
      因为听着着实不像真的,就那么用泥块刻字,排列组合一下,就能印成书?
      其实沈冬素自己也没谱,她学活字印刷还是中学在历史课上学的,然后又在手工课上自己动手做了几个字泥。
      再有就是后来吃饭的时候,看电子榨菜,各种记录片时看到过。
      但是她怕什么呢?咱有钱有人有时间,慢慢试嘛!试验个几十次,总能成功的!

第164章 让沈家兴盛起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