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二章 忽闻暗箭来[2/2页]

我在现代留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所以,他醒来后一直认为,此事的发作,当是在四月。
      但现在,冯景却告诉赵煦,那个事情现在就已经开始发酵了。
      在赵煦眼中,四月动手和二月动手的差别是无限大的。
      四月动手搞李宪,姑且还可以被认为是‘党争、朝争。
      现在动手搞李宪,在赵煦看来只有一个可能——
      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这是在意图剪除父皇留下辅翼他的羽翼!
      “也是,要贬黜一位手握重兵的大将,哪怕是内臣,又岂能没有铺垫和准备?”
      “这么说来,动手的人,就绝不是旧党大臣了!”赵煦心里盘算着。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他亲政后,召回章惇、李清臣、邓润甫等人,旋即开始给在元祐中被污蔑、贬黜的大臣翻案。
      李宪,自然也在其中。
      在章惇的力主之下,李宪贬黜被强行和司马光、吕公著拼凑在一起。
      为什么要贬黜李宪?
      因为奸臣司马光、吕公著卖国!他们要将先帝拓边的成果,拱手让给西贼,而李宪就成了这些奸臣乱党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于是,李宪案被推翻,进而赵煦下诏,恢复李宪的一切勋位、官阶,追赠武康军节度使,并荫李宪养子,录为三班借职。
      而哪怕在当时,赵煦其实也察觉到了不对劲。
      因为司马光、吕公著都是元祐元年前后上的位。
      在赵煦即位的当年,这两个人一个在洛阳,一个在扬州。
      就算司马光、吕公著是长手罗汉,手也伸不到汴京城里的都堂上。
      所以,彼时的赵煦其实也明白,章惇属于是先射箭再画靶,怎么都能命中靶心。
      但,李宪已经是一个死人。
      而且,他是内臣。
      能够恢复勋位、官阶,荫及子孙,已经是天恩浩荡!
      故而,无论赵煦,还是朝堂内外,都无人关心。
      直到,赵煦在现代醒来,直到他开始阅读史书,开始在帝都大学跟随着老师翻阅那些宋代研究资料。
      赵煦才明白,李宪对于大宋,对于他而言,意味着什么?
      一代名将,含冤蒙尘。
      不止如此,受到李宪牵连,整个熙河兰会路上,上上下下无数人被打入另册。
      曾在兰州城内外,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的猛将,从此被埋没。
      其中,最强的一个人叫:王文郁!
      大宋张辽!
      古有张辽逍遥津,八百勇士破十万吴军,让孙权从此荣膺孙十万的称号。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大宋,在兰州城下,王文郁亲率七百轻骑,夜袭西贼十万大军的壮举,这一战直接导致西贼发生营啸,落入黄河而死者不计其数,也让王文郁的名字,在西贼境内变成了活阎王,可止小儿夜啼。
      然而,李宪被贬,王文郁随之被投置闲散,从此再不能领军!
      一代名将,一代猛将,就此老死于病榻之上!
      除了王文郁,熙河兰会路上,李宪在十余年中提拔、培养出来的,数十员熟悉当地地理,知兵善战,敢战能战的大将,也大都是类似下场。
      毫不夸张的说,李宪被贬,直接导致了,过去十几年来,大宋在熙河兰会路方向的投入和心血,几乎付之东流。
      几千万贯的财富打了水漂,十几万人的牺牲,从此无人问津。
      直到后来,赵煦亲政,直到大宋重新执行河湟战略,不得不再次兴师十余万,不得不再用几千万贯的投入,再走一遍李宪的路。
      这简直是胡扯!
      ……
      注:王中正是个傻帽,不重复。
      但,冯景是内臣,所以会天然倾向于王中正。
      注2:神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帝王,他做过很多错误的选择,他也很喜欢微操,权力欲和控制欲特别强大,但他同时生活俭朴,志向远大,胸怀宽广,待臣下宽厚,关心百姓,而,主角是他儿子,子不言父过,所以书里面,凡是主角视角描述的神宗言行和事情,都必然被美化过、夸大过,请读者注意甄别。
      注3:王文郁真的猛,七百破十万,要不是史书记载,几乎就是在看玄幻小说。
      注4:李宪派皇甫旦出使青唐吐蕃的时间,可能是在第五次兰州会战前,也可能是在定西城大战前,这里采用第五次兰州会战前。

第二十二章 忽闻暗箭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