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六十八章 吕公著的上书[2/2页]

我在现代留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便听着那帷幕内的太皇太后出言问道:“昨日学士殿中坦言国家内外之事,上‘十事以助社稷……老身和皇太后、官家,都商议了一下,觉得学士所言,甚合当今朝政之弊……”
      “今日特地再召学士入宫,乃是想请学士,为老身、皇太后、官家,详细说说……”
      “此十事当如何做到?”
      吕公著持芴而拜:“老臣惶恐,乞谨以文字上奏御前,供两宫慈圣、皇帝陛下圣聪裁决……”
      说着,他就从袖子里掏出了那一封他在入京的路上就一直在写,不断修订、不断删改,终于定稿的奏疏,恭敬的呈在手中。
      太皇太后当即吩咐粱惟简:“且将学士上书取来!”
      “唯!”
      粱惟简领命出了帷幕,弯着腰到了殿中,恭恭敬敬的从吕公著手中接过了奏疏,然后送到两宫面前。
      太皇太后接过奏疏,心中就惊讶了一声:“竟是这么厚?”
      “难道是万言书?”
      向太后也是眼中显出异色。
      自王安石上万言书后,大臣们就纷纷选择用这样一种体裁,来向上坦露自身的政治意图和抱负。
      渐渐的,在朝堂上万言书的形式,就成为了一个大臣默认的对天子最高等级的进言方式。
      两宫听政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大臣,用万言书的体裁上书言事。
      于是不由得都严肃了起来。
      太皇太后翻开来一看,神色就慢慢的严肃起来。
      她看了一遍,递给向太后:“皇太后也看看吧……”
      向太后接过来,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交给石得一:“送给官家也看看!”
      殿中的吕公著顿时就忐忑起来。
      赵煦接过吕公著的上奏,仔细的看了起来。
      不得不说,吕公著的文字,看着很舒服。
      虽然整篇都是在说夏商周、汉唐的旧事。
      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在借古说今。
      奏疏中,也完全坦露了他吕公著入朝后,要做的事情。
      简单概括就是:休养生息、少起兵革,多进君子,少用小人。
      对于民间,他的态度,也差不多:别折腾!百姓已经经不起继续折腾了!
      对于新法和王安石,却是一个字也没提。
      他也不需要提!
      因为,在吕公著眼中,估计一切都可以水到渠成。
      赵煦合上奏疏,微笑着说道:“吕学士的文字,写的极好!”
      “朕往后一定和学士多请教!”
      吕公著连忙拜道:“不敢!”
      帷幕内的两宫也都笑了起来,太皇太后道:“学士的文章,当年英庙也赞过,官家确实该好好和学士请教请教!”
      向太后则道:“大行皇帝以学士为师保真是选的极好!”
      “六哥以后,遇到不懂的,可以直接在朝堂上问学士……学士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吕公著立刻表态:“老臣惶恐,愿为陛下鞠躬尽瘁!”
      其实,此刻他最想知道的是——少主怎么看他的上书文字?
      吕公著相信,少主应该是看懂了的。
      不然,他不会说那些话。
      可态度呢?
      这可让他急坏了!
      好在,这个时候向太后帮他问了。
      “六哥以为,学士上书所言如何?”
      便听着少主答道:“儿有些地方还不太懂…回宫后,还需请教太母、母后……”
      吕公著咽了咽口水,他其实很想说:陛下您不如现在就问老臣……看看哪里您不满意?老臣我改!
      可他没有这个胆子,也不敢逾越自身的身份,只能乖乖的站在原地,低着头。
      帷幕中的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却都开心起来。
      这是她们现在最享受的时光。
      没有之一!
      因为官家太聪明了,一教就会,几乎不需要过多提醒!
      而且官家记忆力特别好,教过的东西,总是能记得很清楚!从来不需要她们额外提醒!
      便听着帷幕内的太皇太后说道:“学士上书所言,老身和皇太后看了,都觉得甚好!”
      “如今,国家艰难,天下事艰辛……”
      “这朝堂上,尚需学士这样的老臣辅佐……”
      “不知道,吕学士可愿入朝,暂充执政之位?”
      吕公著虽然很想问一问:娘娘,官家何时能给老臣一个答复?
      但,面对太皇太后的垂询,他也只能按照着流程,拜谢着:“老臣惶恐……天下名臣元老皆在,岂敢望执政之位?”
      “望乞两宫慈圣,另择贤臣!”
      “譬如……”吕公著大着胆子,试探着说:“资政殿学士司马光,天下知名……”
      帷幕中,在这个刹那陷入了短暂寂静。
      吕公著连忙持芴谢罪:“老臣惶恐……”
      帷幕中的太皇太后笑了一声,没有对吕公著提起的司马光做表态,只是说道:“国事艰难,还望学士念在大行皇帝的殷殷期盼以及官家、老身还有皇太后……莫要推辞!”
      吕公著抬起头,看向殿上御座上,那位似乎依旧在低着头看着他的奏疏文字的少主。
      他知道的,他已经没有选择了。
      只能先答允下来再说。
      于是,持芴拜道:“老臣何幸?既蒙两宫慈圣厚爱,敢不为社稷尽忠?!”
      这就是答应了。
      没有按照故事再次推辞。
      不是他不想,而是不敢再赌,万一惹恼了两宫,得不偿失!
      先入朝再说,先入局再说!
      帷幕内的两宫,似乎商议了一下,然后太皇太后就问道:“未知学士,可愿暂充枢密使一职?”
      吕公著瞪大了眼睛。
      枢密使?!
      西府的长官?
      他几乎是立刻就反应了过来,这是有人在两宫面前出了坏主意!
      可是,他也没有什么好的借口和理由拒绝。
      难道他能说:老臣看不上枢密使吗?
      没办法,他只能持芴拜道:“老臣惶恐,枢密使大行皇帝已罢……”
      “若是重设,恐乱大行皇帝之政……”
      “两宫慈圣美意,老臣心领……”
      “得知枢密院,老臣便已心足!”
      赵煦一听吕公著的话,就知道他在以退为进。
      因为吕公著做过枢密使,若是回朝,拜任的却是不如枢密使的知枢密院事。
      那会被认为是一种变形的责罚。
      一般,不可能有这样的人事安排!
      但是……两宫能听懂吗?赵煦表示怀疑。
      不过,念在吕公著刚才提及了‘恐乱大行皇帝之政的份上,赵煦还是拉了他一把。
      “太母、母后……”赵煦抢在两宫没有说话前开口了:“朕观学士告身,元丰年间,似是做过枢密使……”
      “若拜为知枢密院事,此非祖宗善待儒臣之制!”
      两宫听了,似乎是反应了过来。
      太皇太后当即道:“学士公忠体国,老身又岂可委屈学士?”
      她是很好面子的。
      既然吕公著肯给她面子,愿意屈尊去接受知枢密院事的任命。
      自然,她也不能委屈了这个老臣!
      于是,和向太后在帷幕中商议了一会,便对吕公著道:“学士且在京,再留几日,待老身和都堂宰执商议,再行决断……”
      若只是拜吕公著枢密使,是不需要和都堂商议的,因为这是韩绛推荐的。
      可若改为东府执政,却是得和都堂通气才行!
      尤其是必须和韩绛商议!
      这是对宰相最基本的尊重!
      今天晚上不知道怎么的,胃一直不舒服,肚子也疼,跑厕所已经五六次了!
      难道吃坏了肠胃?
      嗯,等下还有!
      但估计要晚一些了!
      (本章完)
      。

第一百六十八章 吕公著的上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