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七十七章 皇太妃[1/2页]

我在现代留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最快更新我在现代留过学 !
      宫中降旨中书:弥英阁破旧难用,不可为天子经筵地,自今以后以集英殿为经筵地!
      中书得旨,都堂宰执们只是简单的商议了一番,就上表回复:圣意甚好,臣等恭从之!
      便命有司,从此将经筵之地从弥英阁换到集英殿。
      至于弥英阁?
      是废是罢还是重建?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没有人关心!
      都堂宰执们,也都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回复后就不再关注。
      然而,在这个晚上的汴京瓦子里。
      这个事情却被一些有心人,绘声绘色,甚至加油添醋的传播了开来。
      故事里,少主又是孟子语录,又是爱惜民力,一个爱民如子的节俭君王形象跃然纸上。
      两宫慈圣,则是慈爱少主,一心一意的保佑拥护。
      形象简直完美!
      ……
      隔日,六月丁卯(初五),延和殿听政。
      殿中侍御史安惇弹劾开封府推官胡及渎职,列举诸罪,于是,两宫诏罢胡及推官,令其自辩。
      环庆路经略司奏:左侍禁郝仲通,遇贼入寇,与贼死斗殉国死事,乞推恩。
      因郝仲通无子,中书请以郝仲通之弟郝仲连、侄子郝详为三班借职。
      从之!
      河东路经略使吕惠卿上奏:乞依三月六日登基赦书,优免河东军、州人户所欠元丰七年以前和籴粮草。
      从之!
      不得不说,吕惠卿见缝插针的能力是真的强!
      他人在葭芦寨,还能把握到朝堂风向,就这份能力,他要是能改掉那個臭脾气,不再那么咄咄逼人,也不再喜欢把人搞到下不来台。
      他早回三省两府了!
      何至于一直流连地方?
      听政将要结束的时候,赵煦却忽然站了起来。
      群臣都楞了一下,看向殿上已经站起来的小官家。
      两宫也都颇感意外。
      于是,所有人都听赵煦用着稚嫩的童声,清楚的宣达着自己的意志:“太皇太后、皇太后,保佑朕躬,勤劳庶政,天下皆知!”
      帷幕内的两宫顿时会心的笑起来。
      群臣则集体匍匐听命。
      “朕躬孝道,以奉两宫慈圣,日思夜寐,无以为报!”
      “且诏有司,上太皇太后坤成节祖宗法度诸司敕式所定奉物!各于旧制之外,增一倍奉物,以表朕孝慕太母之心!另,着有司,太皇太后所用御布花色花朵各增十二!”
      “皇太后母仪天下,教育朕躬,皇太后生辰当依太皇太后制,降一分而用之!”
      这种事情,群臣自然是全体拥戴,高呼:官家仁孝。
      却不知,赵煦这是借花献佛。
      他不提,有司也会提。
      既然这样,为何不让他来卖这个好,讨这个乖?
      赵煦这样主动的行为,让两宫都很开心。、
      太皇太后对赵煦更加欢喜,回宫路上,连连称赞。
      等赵煦回了福宁殿,太皇太后就叫住了也要回坤宁殿的向太后。
      “娘娘有事?”向太后问道。
      太皇太后点头,说道:“高公绘昨日入宫,和老身说,德妃是官家生母,也素来恭顺……应该给个体面……”
      “太后觉得呢?”
      这自然是一位邢姓路人给高公绘出的主意。
      此路人神通广大,最神奇的是——总是可以得到别人的信任!
      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入京没几天就和这位路人称兄道弟了。
      当然,无论是太皇太后还是向太后,都不知道就是了。
      向太后点点头:“新妇也正有此念……未知娘娘打算给一个怎样的体面?”
      “太妃如何?”太皇太后问道。
      向太后想了想,也点点头。
      她觉得一个皇太妃的体面,应该可以酬报德妃生养六哥的功劳了。
      “那便命有司择吉日上报……”
      “至于典礼……如今大行皇帝梓宫在殡,就都免了……”
      向太后躬身道:“新妇谨依娘娘旨意!”
      向太后回了坤宁殿,便让石得一,将德妃朱氏请到了坤宁殿中,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朱氏。
      喜的朱氏,又是流泪谢恩,又是感激涕零。
      向太后见了暗暗点头,就扶起朱氏

第一百七十七章 皇太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