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二十二章 文彦博:还是得继续攒嫁妆[2/2页]

我在现代留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也是没办法!
      文及甫、文贻庆这两个蠢儿子,不是当官的料。
      文宗道甚至连躺平都不会,脑子里都是泥巴。
      他不趁着自己还活着,还有影响力,给子孙们铺好路。
      等他两腿一蹬,文家恐怕就要烈火烹油了。
      ……
      夜色下,林旦看着出现在他面前的文及甫。
      “周瀚兄,您这是?”林旦有些懵逼。
      文及甫虽然被文彦博天天嫌弃,但老实说,他待人接物很不错,文家现在都是由他对接来客,评价很好,所以他说话的水平其实很好,他对着林旦就拱手而拜:“凤阁(中书舍人的正式别称),在下是奉了家严之命,来谢凤阁今日为侄女亲撰谢表……”
      林旦连忙拱手,避退一侧,受宠若惊:“下官岂敢当太师之谢?”
      文彦博什么人?
      人家是天圣五年的进士,庆历新政跟着范文正公、韩忠献公、富文忠公一起冲锋陷阵的君子。
      单单是资历上就已经甩他这个嘉佑二年的进士十条街了。
      何况,文彦博如今还是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位在宰相之上的帝师。
      他哪里敢受文彦博的谢?
      文及甫却是微笑着,悄悄的凑到林旦身前,将手里面拿着的五张交子塞到了林旦手里:“区区薄礼,还望凤阁笑纳……”
      林旦的眉头皱起来,交子他当然有,一摸了摸出来了。
      他刚想推辞文及甫就已经躬身而拜:“还请子明勿要推辞。”
      他在林旦的表字上,特别用力的强调了一声。
      林旦立刻将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因为,文及甫做的这些事情很不寻常!
      而且,他还口口声声,自称是奉‘家严之命。
      而文彦博……可不是会做无用之事的人。
      林旦虽然在政治上,未必有着敏锐的嗅觉。
      但不要紧,他有个政治嗅觉非常敏锐的哥哥——如今官拜秘书少监的林希。
      前些时日,在他替王子韶写了敕命后,林希就派人来提醒过他了,让他留意宫里面的安排。
      当今天,官家忽然指派了他给宫里面的甘泉县君写谢表后,林希就立刻派了身边的人来恭喜了他一番。
      林旦就算再蠢,在哥哥手把手的提醒下,也回过味来了——原来,我已经交了投名状了啊,原来,官家已经给了我赏赐了啊。
      是的!
      天子指派他给宫中的内命妇写谢表,就是天子对他前些时日听话的赏赐。
      为什么?
      那是普通的内命妇吗?
      甘泉县君,太师文彦博之孙女!
      承载着让大宋出第二个士大夫皇后的梦想的女人。
      现在,天子指派他给甘泉县君写谢表。
      那他是什么人?
      当年,当今天子还在潜邸时,先帝封其为延安郡王,命中书舍人曾巩代当今撰写谢表。
      于是,曾巩虽不幸病逝,但这份香火情却遗泽到了他儿子身上。
      今年二月,故中书舍人、皇子阁笺注曾巩子肇,以右司郎中为著作佐郎,兼《神宗实录》检讨官。
      和他哥哥林希一起,担任了这个至关重要的职位。
      在上个月再次推恩,曾肇拜起居舍人,前途一片光明!
      至少,待制大臣是稳了。
      那么问题来了,曾肇很厉害吗?
      不!
      因为他有个爹,是当今官家潜邸大臣。
      所以,将来若那位甘泉县君册为皇后,在未来的皇后眼中,他林旦是什么人?
      自己人!
      如今,文彦博更派了其子亲自登门,送来交子。
      文彦博会不知道,这种事情一旦传出去会犯忌讳?
      但他还是派了文及甫来了。
      所以……
      太师是给他送润笔吗?
      林旦一个激灵,立刻醒悟过来。
      这不是润笔!
      这是太师在代表宫里面的文司正赏他呢!
      林旦立刻将那几张交子收起来。
      然后他笑眯眯的看向文及甫,无比亲密的道:“既是太师所赐,下官自不敢辞。”
      长者赐不可辞。
      这是规矩。
      “周瀚兄,请入寒舍,某当与兄长秉烛而谈!”
      文及甫现在已经改了武资,但并没有担任任何具体的差遣。
      所以和他相会,不犯任何忌讳,也没有人会说什么闲话。
      ……
      隔日,已亥(十三)。
      赵煦一早起来,就收到了一封来自中书舍人林旦的实封状。
      实封装是宋代的密折,有着相对严格的格式和保密措施。
      通常,大臣会将之折角重封,然后两头用印,分别在其上签上自己独有的花押。
      如此一来,一旦有皇帝之外的人拆封了。
      皇帝会第一时间发现有破坏的痕迹。
      依制度,该用实封状而不用实封状,或者不该用实封状却用了实封状的,都会重责——一般是一百杖。
      通常,哪怕是铁打的汉子,一百下屁股也受不了。
      所以,这等于是死罪。
      赵煦一看是实封状,便拿着走到了东閤的静室。
      等燕援将帷幕放下,他才坐下来,拆开实封状的封皮,检查了一下里面折角重封过的痕迹以及两侧盖着的官印、花押,确认没有损坏痕迹后,他才拆开来。
      里面是林旦的上书文字。
      其中只汇报了一个事情——昨天晚上,太师文彦博之子文及甫到了他家,送了他五百贯交子作为润笔,林旦说他很惶恐,所以特将此事奏报于上,并将文及甫送去的五百贯交子,也一并上交。
      赵煦笑了笑。
      “林旦,可没有这么机灵。”
      “这只能是林希的手笔。”
      福建林家,一门四进士,兄弟皆高官。
      这是大宋文坛的佳话。
      但林家昆仲中,在赵煦眼里,算得上人物的,大抵只有林希了——当然这是因为有章惇滤镜:林希是章惇的得力干将。
      赵煦站起身来,拿着实封状,走到静室的烛台前,将之点燃,然后放到一个炭盘里,看着它烧成灰烬。
      然后,赵煦就拿着那五百贯的交子,走出静室,将石得一唤到面前,嘱托道:“石得一,传我的旨意去吏部,中书舍人林旦,忠诚可用,特减磨勘一年!”
      现在的赵煦,已经在向太后的帮助下,完全获得了对人事的任免权力。
      尽管他很少使用这个权力。
      但他下达给都堂、吏部的命令,每一次都落到了实处。
      无论是除授差遣,还是升迁官职。
      都堂、吏部、枢密院都忠诚的执行了圣旨。
      (本章完)

第五百二十二章 文彦博:还是得继续攒嫁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