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六十六章 寿宴(2)[2/2页]

我在现代留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她和谁都和的来,甚至可以在这个尔虞我诈的宫廷中,与那些在一个生态位上的妃嫔,处成闺蜜。
      邢妃也好,林妃也罢,都和她关系不错。
      赵佶的生母陈氏,更是想过将赵佶托付与她抚养。
      也正是因此,朱氏很容易被人利用。
      她太相信别人了!
      “姐姐往后出去礼佛、敬佛,就不要听那些僧侣胡言朝政了。”
      “国家大事,岂是他们可以随便非议的?”
      “我知道了。”朱氏在赵煦面前低下头去。
      就像是个做错了的事情孩子。
      看着多少有些荒唐,可这却是朱氏的性子。
      这可能是她当年在任士清家里时,被规训出来,也可能天生如此。
      她总是下意识的寻找着一个依靠,然后顺从对方。
      在任士清家里,她对任家人百依百顺。
      入宫后,对赵煦的父皇也是百依百顺。
      现在,对赵煦这个儿子以及掌权的太皇太后、皇太后,依旧百依百顺。
      赵煦只能说道:“这些事情就不说了。”
      “十三郎跟五娘、八娘呢?”赵煦问道。
      “方才去和太皇太后、皇太后请安了。”朱氏答道。
      “哦!”赵煦点点头:“我先去给太母、母后请安,过些时日,再去阁中看望姐姐。”
      “嗯。”朱氏听到赵煦‘过些时日看望她的承诺,顿时开心起来:“官家来前,派人知会一声,姐姐好给官家做些吃食。”
      “嗯,我会让人知会刘惟简的。”
      刘惟简,如今虽然被赵煦安排,负责御药院,但他同时依旧兼着皇太妃阁的差遣。
      这个安排,不止是方便朱氏,以便她在物质上得到充分满足——而朱氏只要物质上满足了,精神上也会跟着满足。
      辞别朱氏,赵煦走向殿上,那帷幕落下之地。
      脸色却多少有些难看。
      “大和尚们,敬酒不吃非要吃罚酒啊!”
      他本以为,前些时日,愿成僧这个出头鸟,被抓进了司录司的大牢后,这些大和尚该消停了。
      哪知道,他们还是在想方设法的想要搞风搞雨。
      那这就怪不得赵煦了。
      “冯景。”赵煦对着一直在他身后的冯景吩咐了一句:“记下来,过两日朕出幸开封时,安排司录参军在梅花厅中入对。”
      “诺!”
      ……
      赵煦走入帷幕中。
      在帷幕内的妃嫔们,纷纷起身,行礼相迎。
      几位太妃,也都微笑着起身。
      赵煦赶忙说道:“诸位娘娘不必多礼。”
      正说话间,他的弟弟妹妹们,就已经围了过来。
      七八个小孩子,可可爱爱,天真灿烂的来到他跟前,按照着礼仪,拜道:“臣弟(臣妹)等恭祝陛下圣躬万福。”
      “免礼。”赵煦微笑着蹲下身子去。
      然后准确的从人群中,找到了他最喜欢,最宠溺的胞妹浑国公主,摸了摸她乌黑柔顺的小脑袋。
      “五娘最近可有好好吃饭?”
      小姑娘抬起头,答道:“回禀皇兄,我最近一直有在好好吃饭。”
      赵煦又看向在人群里面的一个瘦弱身影,问道:“九郎呢?可有认真吃饭?”
      赵佖听到自己长兄的关切,当即抬起头:“回禀皇兄,臣弟谨遵德音,如今每餐都要吃一大碗饭。”
      “善!”赵煦满意的点点头。
      所有弟弟里,最听话、最懂事,同时也对自己的身份角色,认知最清楚的就是大宁郡王赵佖了。
      与所有的弟弟妹妹们都打了一遍招呼,赵煦甚至捏着鼻子,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关爱弟弟的哥哥,去看了看一直被邢妃抱着的赵佶。
      做完这一切,赵煦才来到两宫面前,给两宫问了安,也给陪着两宫的各位仁庙太妃们问了好。
      他这才坐到了两宫身边,而随着他坐下来。
      朱氏也带着国婆婆进了帷幕,来到了两宫身边。
      向太后见状,当即命人,在她身旁下首的地方,给朱氏准备一个位子。
      朱氏想要推辞,却被赵煦拦住了:“既是母后的恩典,姐姐受着就是了。”
      这话一出,朱氏立刻乖乖坐下来。
      向太后见着,内心无比欣慰,一种名曰安全感的情绪,充盈其中。
      这个时候,宫中大燕,也随之开始了。
      帷幕中,顿时安静下来。
      一队又一队的命妇,开始被人从殿外带着,入殿来给太皇太后贺寿。
      首先,自然是徐王颢、荆王郡家里的命妇,以及太皇太后唯一在世的女儿冀国大长公主。
      太皇太后看着自己的女儿还有媳妇,非常开心,在受了她们的拜贺后,就命人分赐帛布、锦缎。
      又给她们赐座,许她们坐到离自己最近的位置上,以表恩宠。
      向太后也赐给了她们金银器物,同时勉励她们一番。
      赵煦则起身,与她们见了礼。
      在这些人之后上殿拜贺的,自是宗室家里的命妇,主要都是濮王系的近支。
      好多人,赵煦也是第一次见。
      譬如说,英庙唯一还在世的胞妹建安郡主——这位嫁给了章献明肃的外家刘家,也就是前夫哥的次子刘从广的儿子刘承绪。
      刘承绪如今以礼宾使、嘉州刺史,为提举汴京左右福田院。
      福田院,你可以理解为北宋版的社会福利院。
      主要收容在京孤寡残疾,不能自食其力的乞丐。
      这是英庙一脉的产业。
      准确的说此乃应英庙生母游仙县君任氏生前的请求而于英庙即位后在汴京创办的福利机构。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那位游仙县君任氏的出身,极为卑寒!
      她小时候家里遭了灾,一家人只能到京城讨生活。
      但,因为没有产业,可能也不懂什么手艺,一家人衣食无着,只能乞讨为生,过了一段很长时间的乞讨生活。
      最后,那位游仙县君任氏,因为机缘巧合,被选进了濮王府,然后就被赵家头号种马,子嗣数量天下第一的濮安懿王看中了,纳为妾室,从此富贵起来。
      可她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在儿子当了皇帝后,向其提出了这唯一的一个请求。
      当然,也有传说,是因为那位游仙县君,曾向佛祖许愿,若英庙可以承继大统,那么就要在京城‘典丐者千人。
      总之,事实就是从治平元年以后,开封府每年都要拨款八千贯与福田院,用来救济在京孤寡乞丐。
      至少别饿死人。
      而福田院,也一直是在英庙的同胞兄妹手中控制。
      元丰三年,英庙的胞兄镇安军观察留后赵宗衮去世后,这汴京福田院,就落到了英庙的胞妹建安郡主手中了。
      估计得等刘承绪夫妇去世后,这个系统才有可能回到开封府控制之下。
      赵煦即位后,也关心过一回福田院。
      发现,福田院的运转,还算良好。
      至少,福田院里是真的一直有在收容、帮助那些外地入京的乞丐。
      给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蜗居的住所——虽然很拥挤。
      让他们能有一碗稀饭吃——听说很难吃,而且很稀。
      但,在北宋,你还要什么自行车?
      于是,也就不再关注这个事情了。
      所以,赵煦在轮到建安郡主的时候,特别起身避让,表示不敢受其礼。
      这可不仅仅是真的姑奶奶来了。
      还是大宋的头号慈善事业主持人!
      (本章完)

第五百六十六章 寿宴(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