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七十七章 财神爷爷下凡了[2/2页]

我在现代留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怎么可能!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哪怕在汴京城中天子脚下,尚且有三班吃香,群牧吃粪的说法。
      远在江淮的漕司情
      弊,远胜京城!
      文彦博可是听说过,一个管水闸的小官,一年下来,也能捞到上千贯的利市。
      这两浙路和京东路,都快把锄头挥到人家墙角跟下了。
      漕司还能安静如鸡?
      这不正常,太不正常了!
      文彦博正在冥思苦想,不知道都大江淮六路发运司在搞什么的时候。
      坐在他身前的韩绛,似乎是听到了文彦博和冯京的议论。
      他扭过头来,低声道:「太师不知可关注过汴京近来的物价。」
      「嗯?」
      「近来汴京的豆类价格大涨,盐价虽然没怎么变,但百姓买的盐的质量却越来越好了……」
      「太师若是有空,去市集看看,粗盐、劣盐,已越来越少,白盐、好盐越来越多。」
      文彦博听的莫名其妙,他看向韩绛。
      韩绛低声道:「汴京新报,从六月甲辰开始,就连续刊载了,沈存中的几篇格物致知的文章。「
      「在这些文章中,沈存中言,其已通过格物,格出一个道理来。」
      文彦博想了起来,他有些印象,于是问道:「以豆浆点粗盐,析出精盐之法?」
      韩绛颔首,道:「正是此法。」
      「如今,此法已传至整个开封府,甚至在河南、京西、京东等地广为人知。」
      「因为此法,汴京的石炭用量,在六月之后不断增长。」
      「如今,天下人皆在用豆浆点粗盐,以制精盐。」
      韩绛说到这里,就不再说话了。
      文彦博听着,喃喃自语:「六月甲辰?」
      这不就是当今天子欲恢复蚕盐法,命都堂商议定下条例的日子吗?
      而正好在这个时候,汴京新报,连续数日,刊载沈括格物致知的文章,正好沈括格出来了一个用豆浆点卤,让粗盐变成精盐的法子。
      而这个法子,用在什么东西上最合适、最恰当呢?
      显而易见,必须是杂质更多,价钱更低的海盐!
      闭环了!
      文彦博于是,又想起了另外一个事情。
      他好像大概看过,汴京新报不断报道的登州鱼干。
      他在好奇之下,命家人买回来,吃过几次。
      如今,已经迷上了鱼干,特别是登州那边用大海鱼的鱼鳔,晒干后制成的所谓‘鱼胶34;。
      那软糯的口感和很容易消化的特征,让他一吃就喜欢上了。
      如今,每天晚上,都要吃上一盅熬煮的鱼胶粥。
      所以,韩绛的意思是?
      海盐、鱼干、都大江淮六路发运司、蚕盐法……
      这些线索,被串在一起。
      文彦博猛然瞪大了眼睛,看向韩绛。
      「左揆,如今市面上,寻常鱼干一斤多少钱?盐价几何?」文彦博低声问道。
      韩绛捋了捋胡子,眯着眼睛道:「老夫的仆人昨日,曾和老夫说过,他在市面上,见到的一般鱼干,小的六十来钱一斤,大一点的七十来钱一斤,最便宜的小杂鱼干,甚至只要三十余钱!其言,今汴京百姓,中人之下,皆喜以鱼干熬粥。」
      「如此四口之家,一日菜食之费,不过三五十钱!」
      「既能饱腹,更能抗饿,京中青壮皆爱。」
      「至于盐价,粗盐、劣盐,今已鲜少能见,市面上多是精盐。」
      「其言如今京中牲畜,都能吃上盐卤了。」
      文彦博听着,咽了咽口水。
      他总算知道了,为什么都大江淮六路发运使司的人会安静如鸡了!
      原来,这些家伙在挖官家的墙角!
      一个个恐怕都在忙着卖鱼干和海盐呢!
      想想也是,比起苦哈哈的守着漕运,靠夹带和索要贿赂、敲诈商贾赚的这点小小的利益。
      那里有卖鱼干和海盐来的舒服?
      一艘从徐州起运的漕船北上一次,他们能带多少海盐和鱼干入京?
      尤其是,现在朝廷已经开始在京畿、京西等地恢复蚕盐法。
      只要他们可以搞定地方官和皇室派出去的监当官,让那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他们要面对的唯一对手,就只有私盐贩子了。
      私盐贩子,那里打得过有组织的漕司!?
      所以,一切疑问都有了答案。
      漕司现在怎能可能和京东路、两浙路打嘴炮官司?
      人家现在是甲方了!
      巴结都来不及!
      而漕司为什么在整个过程,安静如鸡?
      因为他们在做的事情就不能高调,免得让人眼红招来朝廷铁拳。
      于是……
      文彦博忍不住想问自己一个问题,他低声呢喃着:「官家知道吗?」
      漕司可是在挖他的墙角!
      榷盐收入,在大宋岁入中的比重非常高!
      文彦博记得的,仅仅是解盐一岁就能向朝廷提供超过三百万贯的收入。
      便是过去不受重视的海盐,在吴居厚担任京东都路转运使时,其在京东路榷盐,一岁贡献百万贯。
      当今官家即位后,拨乱反正,废黜京东路榷盐、榷铁和保马。
      对赵官家们来说,这就已经是大出血了。
      现在更是直接让海盐,涌入开封府、京西路等市场。
      在文彦博的理解中,这简直是拿着刀子,隔开自己的大动脉在往外放血。
      正常来算,若海盐和豆浆点卤法,全面推广后,占领整个开封府、京西、京东、河南等地的食盐市场。
      那么,朝廷一年在盐课上的损失,将在三百万贯以上。
      等于直接将一个解盐的岁入,拱手送给了天下人。
      难怪都大江淮六路发运司的人,这么安静。
      也难怪两浙路和京东路这么配合了。
      对这些人来说,当今官家,这哪里是什么圣主?
      分明就是财神爷爷下凡了!
      文彦博感觉,自己要是京东路和两浙路的人,高低都得给当今官家塑个金身,早晚拜一拜。
      只是……
      这是赵官家做的出来的事情吗?
      文彦博不懂了。
      还有,缺了这么大一块的盐课收入,朝廷去那个地方补呢?
      文彦博想到这里,眉头皱的更紧。
      因为他数十年的仕宦经验告诉他,这个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而他对赵官家们的理解来看,让赵官家们主动让出这么大一块肥肉。
      只能是,他们有了更好吃,也更容易吃下嘴的东西。
      (本章完)
      免费阅读.

第五百七十七章 财神爷爷下凡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