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百三十五章 伎术官的春天(2)[2/2页]

我在现代留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生每月五贯。
      若按照原来三等学生2比3比5的比例分配。
      这一千个学生,每个月太医局就要给他们九千五百贯!
      再算上医学教授、斋教谕以及那几百个坐诊医官的俸禄、食钱、料钱、四季衣料钱等和太医局自身系统的维持费用,太医局每个月的支出,怕是要达到三万贯以上了。
      钱乙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一时,呼吸有些急促。
      陈易简呵呵笑着,看了一眼钱乙,道:“数万贯?呵呵!今之熟药所,月盈利在十万缗之上!”
      “熟药所如今不可仅仅卖伤药、熟药,给人诊脉、收取方剂药钱……”
      “熟药所中,更卖香药以及以香药为成剂的诸多宫中秘方!”
      “这汴京的奢遮人家,在这方面,可是很舍得花钱的!”
      “香药!”钱乙惊呼了一声。
      香药,是真正的奢侈品。
      而且,因为大多数香药,都是从海外方国而来。
      所以基本上被大宋朝廷垄断,能流入民间的少之又少。
      沉香、檀香、龙脑、樟脑、龙涎香……
      这些诸般香药,在市面上素来价格高企,其中的上等香药,更是有价无市。
      从来只有达官显贵之家,才能看到。
      故此,熏香在大宋是阶级的象征。
      你是什么阶级?
      一闻你身上的熏香味道就能知道。
      更不用说,许多传说中可以让男人欢喜,女人幸福的秘方,珍贵的香药都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市面上的香药一直被追捧。
      那些奢遮的富商,常常会不惜代价,求购香药。
      而常常,他们哪怕再有钱,也难以买到那些珍贵的上等香药。
      结果,钱乙从陈易简嘴里得知了,熟药所在卖各种香药制品!
      陈易简看着钱乙惊讶的模样,道:“这正是天子仁圣所在。”
      “仲阳久在御前,就没有发现吗?”
      “官家寝殿之中,如今所燃香药,皆乃寻常之物……”
      “福宁殿内外所用香药,皆为官家送熟药所,制为成剂,发卖与人。”
      这就是陈易简钦佩那位少主的地方了。
      嘴上说俭朴,谁都会说。
      但将御用香药拿出来,交给熟药所,制成各种成剂,公开销售。
      所得钱帛则归翰林院分配,其中一半专款专用,专门用来支付太医局诸斋教授、教谕以及医官的俸禄。
      另外一半,有七成流入天文局,余者御书院、图画局分之。
      钱乙听着,仔细回忆了一番,然后点点头,道:“确实!”
      他想了起来,那位少主,似乎从庆宁宫开始,就不用珍贵的香药了。
      而是选择那些廉价、平民的熏香。
      其在乎的并非味道,而是健康!
      故此,只用中正平和之物。
      夏季蚊虫多的时候,才偶尔加一点能驱蚊的香药。
      “真真是圣天子啊!”钱乙感慨着。
      陈易简却是打开了话匣子,与钱乙道:“仲阳可知,如今太医局内,也已经奉旨,建立了一套位于东司正副使之下的磨勘转迁之制?”
      钱乙咽了咽口水,拱手道:“敢请官院赐教!”
      过去医官们因为没有一套和文武官员一样的中低级磨勘转迁制度。
      所以,只能靠熬,熬到自己能有资格到御前诊脉,才有机会因为侍奉帝、后得力,得授一个官身。
      但大多数人,是不可能有这个幸运的。
      因为,御前诊脉,是靠技术和水平吗?
      错!
      靠的是和天家关系的远近亲疏啊!
      孙奇父子兄弟数十年,垄断给帝、后诊脉的特权,直到元丰六年孙奇致仕才告结束。
      而他钱乙之所以能到庆宁宫给当时还是皇子的当今诊脉,也并非因为他有多么了不起的医术。
      是因为他姓钱——钱缪的钱!
      所以,为武贤妃所请,给当时害了急病的皇九子诊脉。
      靠着救活了皇九子,展现了对小儿疾病的救治能力,得到先帝器重,才得以给当时的延安郡王诊脉。
      而在这之前,他已在翰林医官院蹉跎了十几年。
      如今,太医局建立健全了自己的转迁磨勘制度,在钱乙看来这甚至比太医局有医学生千人还要值得高兴!
      这意味着,医官系统开始成熟,能有一个通畅的上升通道。
      陈易简拉着钱乙的手,开始对他介绍起来。
      钱乙听完陈易简的介绍,越发的振奋。
      却是,如今的太医局,不仅仅建立健全了从学生到医官到东司正副使之前的磨勘转迁体系——自下等学生到上等学生,经考核合格,可为医官。
      医官分为三等:初等、中等、高等。
      其磨勘与文武官员相同,不同的是,医官积功、磨勘增减和拔擢,与其从事的医疗息息相关。
      就拿在汴京坐诊的医官来说,每看一个病人,就积一点。
      积满一百,若无重大过失,可算一考,每三考算一任。
      两任六考后,就可以转迁一官。
      若是随军的话,采用军功系统,治好一个轻伤士兵算伤敌一人,治好一个重伤士兵,等于斩首一人。
      高级将领,依斩将夺旗、先登等奇功算。
      如此,三等医官转迁完毕,则相当于文臣、武臣从不入流品的卑官、卑将,正式进入选人/小使臣阶。
      在医官系统,这叫教授。
      教授分三等——教谕、博士、教授。
      主要在地方州郡或者京城太医局中教授学生(当然也可以继续随军为军医,依旧采用军功转迁)。
      三等教授,以教学成果为考绩。
      每教出一个医官,算一功,积满十人为一考,两任六考一转迁。
      三等教授任满,可以前往翰林医官院,参加考核,经考核可以录为翰林医官。
      这个时候就可以参与到大内诊治了。
      从宫女、内臣开始,逐级而上,并在这个过程中,收集六位举主的保举状——以内命妇、内臣供奉官以上举主,其中必须有一名是皇子、公主、美人以上妃嫔。
      这就相当于文臣改官,集齐举状,京削圆满的过程。
      只要成功,就可以由翰林医官院,拜授东司正副使。
      一旦拜授东司正副使,就可以有机会到御前诊脉。
      其致仕,可按品官授给金银鱼袋,赐给绯紫袍服。
      甚至还有机会封妻荫子,为父母妻儿争一个待遇!
      整个体系无比丝滑。
      除了这个,太医局现在还在传统的荫举、荐举之外,开辟了新的录用学士途径——春夏秋冬四季,太医局皆可择时,招录民间医人,以考试成绩选录学生,补充生源。
      此外,钱乙还从陈易简处得知,目前不止太医局已经有了一个在内部试行的转官磨勘体系。
      天文局、专一制造军器局、军器监内,似乎也有或者正在酝酿着自己的磨勘转官系统。
      对伎术官们说,毋庸置疑,这是开天辟地未曾有过的事情。
      是属于他们的春天!
      未来,说不定,有朝一日,太医局的医官,也能如文臣一般,登堂入室!
      想到这里,钱乙不禁充满期待。
      (本章完)

第六百三十五章 伎术官的春天(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