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章 过亿的奖金[1/2页]

最后的文豪 昆仑玉京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253章 过亿的奖金
     《考古学报》并不是什么大报,它只是一家由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主要是刊登考古发掘调查报告,考古学理论和专题研究论文,报道考古学与古代历史的研究成果,以及古代建筑、古人类、古生物鉴定的研究动态。
     这份期刊每年发行4期也就是季刊,最新一期全文刊登了花子涛的这篇博士论文,论文发表前杂志社又请动了国内四位着名的考古行业的专家学者,同时他们也是期刊的顾问,杂志请几人对花子涛的论文进行了新一轮的审稿。
     不是杂志社太过小心,而是这样的研究成果怎么小心都不为过,花子涛的论文研究了一千多片甲骨文,从象形文字的起源,到汉字的演变,引经据典、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更是用自己破译的文字将几篇甲骨文完全的翻译了出来。
     从破译的整篇文章来看,语句通顺内容,基本符合人们的猜测,更何况花子涛不只翻译了一片甲骨文,而且专家利用花子涛破译的文字,也成功地翻译了几篇花子涛不曾提到的甲骨文,基本上四位顾问都倾向于花子涛的破译无误。
     经过了多位专家顾问的审核,花子涛的这篇论文发表在了09年的第二期《考古学报》上,虽然普罗大众看不到这篇文章,但是这样一片论文却在考古圈引发了一场地震。
     甲骨文从被发现到现在已经有110年的时间了,这期间无数的专家学者投入其中想着尽快将甲骨文破译出来,可是一百多年时间过去了,翻译出的文字还不到一百个。
     当然这期间也有不少的学者宣称自己破译了甲骨文,可是结果却经不起专家的鉴定,可谓是破绽百出,最近十来年时间甲骨文的破译工作更是陷入了停顿,所以才有了国家博物馆和文字博物馆的高额悬赏。
     而如今花子涛发表的这篇论文,一下子将国内甲骨文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截,虽然还有很多人对于花子涛的这篇论文存疑,但是既然他敢发出来,而且还是《考古学报》给发出来的,那也就代表着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为其背书。
     不少的古汉字专家和考古学者都开始研究花子涛这篇论文,这是花子涛的博士毕业论文,想来也是经过了京大的学者论证过的,这也让一干学者对这篇论文更加感兴趣了。
     如此热热闹闹了一个多月,陆陆续续不断的有专家站出来,证明花子涛的研究成果属实,不过他们承认不承认都没什么关系了,因为考古界的大拿都在京大和考古所,只要这两个机构认可了这篇文章那就是权威认证了。
     这时才有学者后知后觉的想起来国家博物馆和文字博物馆的悬赏来,每个字十万元,花子涛一共破译了1600多字,这得是多少钱呀?
     这时国家博物馆和国家文字博物馆也开始找专家学者对花子涛的破译成果进行鉴定,虽然已经有京大和考古所的鉴定结论,但是关系到近两亿资金的拨付,由不得他们不谨慎对待。
     这次国家博物馆没有请京大的学者和考古所的顾问,而是从其他省级文物机构请来的专家,这

第35章 过亿的奖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