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7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感悟自己要经得起万丈荣光经得起平淡如水[2/2页]

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 国泰民安张玉皇3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白金星看着他伸手去摸粗糙的树皮,忽然觉得眼前的玉帝有些陌生。那个总是端着架子,连走路都要踩着云气的玉帝,此刻像个普通的凡人,眼里有光,带着笑意。
     34;你看这树,34;张兴东指着树干上的疤痕,34;这道是被雷劈的,那年我在树下躲雨,吓得抱着它哭了半天;这道是被斧子砍的,后来我用泥巴给它糊上了,没想到还真活了。34;
     太白金星凑近看,那些疤痕早已愈合,长成了奇特的形状,像幅天然的画。他忽然明白,所谓永恒,从来不是光鲜亮丽的模样,而是带着伤痕,依旧向阳生长的力量。
     山脚下的破庙还在,只是翻新了些,成了村民供奉的小祠堂。里面摆着尊泥塑的像,穿着粗布衣裳,手里捧着碗米汤,眉眼间竟有几分像张兴东。
     34;他们说这是山神,34;守庙的老汉笑着说,34;能保佑咱们风调雨顺。34;
     张兴东望着那尊像,忽然想起自己离开凡间的那天,也是这样的傍晚。他站在老槐树下,看着瞎眼婆婆被村民扶着,往破庙里送香火。那时他想,自己这辈子,能做的不多,但总算没白来。
     34;回去吧。34;张兴东转身时,发现道袍的袖口被树枝勾破了,露出里面的棉絮,是他当年亲手塞进去的。
     回到天界时,万仙朝贺的钟鸣早已停了。凌霄殿的玉阶上,落着片从终南山带来的槐树叶,被夜露打湿,泛着温润的光。张兴东捡起树叶,夹进案几上的《天界典律》里,那是他亲手批注的版本,里面夹着不少这样的东西——有凡间的稻穗,有海边的贝壳,还有根终南山的茅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陛下,34;太白金星看着他把龙袍叠起来,换上那身打补丁的道袍,34;明日的早朝...34;
     34;照常。34;张兴东坐在案前,拿起奏折,忽然发现没有了龙袍的束缚,批阅起来竟格外顺手。34;但以后的蟠桃宴,不必搞得那么铺张了。34;
     他想起老槐树下的阳光,想起粗瓷碗里的米汤,想起破庙里的温暖。那些平淡的日子,像串珍珠,串起了他的生命,也让他明白,万丈荣光固然耀眼,可支撑着一个人走下去的,往往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温暖。
     夜里,张兴东做了个梦。梦里他还是那个破庙里的少年,抱着碗米汤,蹲在门槛上。外面下着雪,庙里却很暖和,瞎眼婆婆坐在灶前纳鞋底,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谣。他看着自己的手,是双瘦弱却有力的手,能爬山,能采药,能捧着热汤,也能撑起一片天。
     醒来时,窗外的云海正泛起金边。张兴东走到殿外,望着渐渐亮起的天际。他忽然觉得,自己这三千年,就像老槐树上的疤痕,有过被雷劈的痛,有过被斧砍的伤,却也在这些经历里,长成了独特的模样。
     34;太白,34;他转身时,道袍的衣角在风里飘动,34;去备些种子,送终南山的村民。34;
     太白金星应下时,看着玉帝的背影。那背影穿着打补丁的道袍,却比任何时候都挺拔,像终南山的老槐树,历经风雨,却始终向阳,既经得起阳光的照耀,也受得住风雪的洗礼。
     凌霄殿的钟声再次响起时,张兴东坐在龙椅上,身上穿着龙袍,心里却揣着那身道袍的温暖。他看着阶下的众仙,忽然笑了,那笑容里没有了往日的威严,多了些平和,像老槐树下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
     他知道,无论是万丈荣光,还是平淡如水,都是生命的馈赠。就像终南山的泉水,既能煮出华丽的琼浆,也能熬出暖心的米汤,关键是捧着碗的人,是否懂得珍惜。
     而他,张兴东,曾经的破庙少年,如今的玉皇大帝,终于懂得了。
    喜欢。
  

第487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感悟自己要经得起万丈荣光经得起平淡如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