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九十四章 科举之乱事[1/2页]

太子反了,后宫佳丽全傻眼 无名小石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秦汉十分满意王焕,这小子办起事来可以说是雷厉风行。
      甚至还能用出如此智计来让越州城里的这些乡绅们乖乖就范。
      只怕经此一役之后,越州城里全都得老老实实的按照秦汉所下的谕令,将自己家的藏书全都给交上来,到印刷的机构去印刷出来。
      只怕用不了多长时间,整个越州城里的老百姓家的孩子,也都可以有书读。
      自古以来,这读书不光是用来明理之用,更是上层统治者控制下层的一种工具。
      为什么要让他们死读书,将那些复杂的经史子集,全都纳入考量是否是人才的范围。
      在后世的某部电视剧中就有过清晰又深刻的阐述。
      那就是“牢笼志士”!
      所谓读书科举,一是让这些人将大把的光阴全都花在十年寒窗苦读上,可即便如此,每年科举录取的人选,三甲的榜单,只不过一共录取三百五十人而已。
      这三百五十人,就是开科取士的幸运儿,同样地,他们也是这数以万计的考生之中顶尖的存在。
      能够走到如此地步的人,都是人精!
      然而仅仅是如此,还达不到所谓“牢笼志士”的目的。
      真正被牢笼的,也并非是这三百五十人,而是那些即便经过了十年寒窗苦读,却依旧考不上科举的人。
      这些人只会读书,却不会其他,往往一个家族倾斜了全部的资源在他身上,可是这最终考取的结果却不能尽如人意。
      如此,则是牢笼志士了。
      因为这些人在乡里,既守规矩,自称是圣人门徒,可却无甚功名,也做不得什么大官,最终只能依靠着贩卖自己这一身的才华来清贫的生活,且教育出来的后人,更是唯圣人之言所不听。
      一代代的传下来,考取科举早就成了烙印在他们生命中的东西。
      秦汉一想到这里,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即便是科举制顺应时代,比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更适应大周,可是科举制仍旧不是最完美的存在。
      秦汉仔细的回想过历朝历代的科举制度,不禁想着要扩大一些每年招收的人。
      在越州的这些时间里,越州风景独好,游山玩水自是最佳的选择。
      尤其是在秦汉的身边还有陈雨柔和陈月容两位佳人相陪,一时间秦汉也觉得好生有趣。
      可却不曾想到朝廷之中竟然有人追到了这越州来。
      “太子殿下!”
      只看来人风尘仆仆,一脸的饱经风霜,很显然是星夜赶路所导致。
      秦汉一见到此人,顿时一愣。
      “李纯?你怎么从内阁里出来了!你可是大学士……”
      将李纯放在了中书省处理日常事务,而将费云义放在了尚书省,替皇帝披红票拟。
      两人分工不同,但却效率出奇的高。
      当李纯出现在秦汉面前时,他自然是吃了一惊。
      “太子殿下,您快看看这些奏报吧。”
      说着,就看李纯着急的从自己的褡裢里掏出几十个奏折来。
    &nb

第一百九十四章 科举之乱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