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九章 狂热[2/2页]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和别人不同,民部的目标是“万万”人口,只是这个想法很遥远。民间的有活力社会团体虽然配合朝廷的大政也在番邦搞事,但大部分时候,这些杂碎只是想要借用朝廷的威仪,然后在外作威作福。
     实际上西军序列的“探险队”,从北向南,就陆续发现大量新生的“国家”,居然他娘的就是某个商号的私产。
     闻所未闻的事情。
     一个商号,手中或有大国一二,或有小国七八。大多都能做到“胜兵两千”,总兵力凑合一下,十七八万居然也有。
     配合勃律国在高原的联军,整个正规军之外的杂牌军,居然也有四十万左右。
     这放以前,压根就是个突厥第二。
     也就是唐军已经出现了全新的体系,更不要说装备上的碾压,这让战无不胜的唐军对于新生的“突厥第二”,居然半点感觉都没有。
     只是“胜兵两千”就是“胜兵两千”,一个“小国”能够出两千士兵,总人口必然是破万的。它背后反映出来的现实,那就是早在朝廷发力之前,地方早就开始源源不断地把力量施展出去,从“番邦”汲取养分。
     实际上沿着信度河两岸,就出现了大量的奇葩国家。这些国家的“武士阶层”往往都是岭南、江东出身的地方豪强子弟,而供养这些“武士阶层”的底层,就是原住民或者从沙漠荒原部落掠夺而来的奴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种自上而下结合的“奴隶制”城邦国家极多,每个城邦国家又往往只有单一产业。
     比如有的国家,其立国的根基,就是卖粮食给西军,所以整个国家的收入,就是发展种植庄园以及山地畜牧。
     而有的国家,其立国根基则是挖矿,大量的矿石通过初步粉碎、冶炼,作为原材料,贩卖进入昆仑川。
     这些单一产业的国家,能够支撑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唐朝地方势力的资本和武力。
     同样,当某一天西军不再采购天竺粮食的时候,某些国家就会被“抛售”。
     因为对于某些大商号来说,不能赚大钱的产业,就是“负资产”。
     “说来说去都是废话,还不是要先修路!”
     “工部已经谈妥,可以直接动工。”
     测绘什么的……不存在的,赚快钱要啥精打细算,一波莽上去就完事儿了。
     说到这里,一群弘文阁的大佬都看向了工部尚书李大亮。
     正寻思着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的李大亮一愣:“都看本部作甚?”
     “李公,一事不烦二主,不若李公再烦劳一回,除技工之外,再借一支工程队?”
     李大亮一听顿时急了:“房相如今在南昌地亦有工程,再者,南人北上本就水土不服,这要是进入西北,谁能知晓如何?再者,如今哪里都是缺人,岭南、辽东、江东、朝鲜、扶桑……牵一发而动全身,抽一支工程队不难,可别处再要,又当如何?”
     “先借了再说!”
     一向稳当的马周,突然低着头按着太阳『穴』很是不耐烦地说道。
     “那老夫再派人走一遭就是。”
     见马宾王这个“老实人”都开了口,李大亮也没废话,直接答应了下来。
     旁人只觉得奇怪,心说李大亮是不是转『性』了?想当年可是在朝会上直接开怼温彦博,比魏徵不知道高到哪里去,怎么见了马宾王就怂了?
     他们哪里晓得,李大亮是人老成精,马周这个点头相公,固然是智慧过人,可眼下,他的所有决断,都不是出自内心,而是来源“二圣”。
     既然马周说要先借,那就是“二圣”要这么干,他李大亮疯了,要跟“二圣”开怼。
    喜欢。
  

第七十九章 狂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