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4章 教育兴国[2/2页]

明末少年 江湖夜行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火神军的战力基本恢复,每天都有几个船队在海上游荡,成为长江以北海域立规矩的人,光是收保护费的钱就足以养活整个水军了。这天我正在签押房处理公务,胡高仁就过来了,胡高仁说凡是白莲教渗透到的地方,都兴办了学堂,书局也办起来了,请示接下来怎么办,“先生,我们应该大量吸收久试不第的文人,对儒家思想的危害进行揭露,刊印历代反儒思想的文章,倡导我们平等富足民主的思想,掀起轰轰烈烈的文化斗争,没有文化斗争的胜利,就算最后武装斗争胜利了,也是给别人做了嫁衣,”“主公,改变人的固有观念太难了,”“以我们盐场和玻璃厂的财力作为支撑,把墨家思想的着作大量刊印出来,向想看的人免费送,”“主公,你这么反对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到底有哪些缺点?”“看来要改造天下人的思想,首先要从改造你的思想开始啊,你先去休息,我写一篇批判儒家思想的文章,给你拿去刊印,”胡高仁出去后,我就开始沉思总结,终于用了两个时辰写了一篇《儒学之弊》儒家之学,侧重人伦道德、社会秩序与政治治理,于自然科学及逻辑思维之发展,缺系统引导与推动。其重个人修身及社会规范,以达致和谐,然轻自然规律之探究、科学方法之研习。此致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于理论建构、逻辑体系之发展皆显薄弱,在一定程度上有碍近代科学于华夏之萌生与演进。
     儒家崇尊君、尊师之道,于教育与社会治理中,权威之言辞思想,影响甚巨。在此情形下,易生对权威之过度崇仰,抑人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众人常循权威之见,怯于质疑、挑战传统观念,此于思想创新、社会进步,实有阻滞之弊。
     儒家以礼义规范束人之行,以成道德之旨。然其道德践行,多赖外在舆论及道德准则之约束,而于个体内心自觉与自由意志,关注未足。此或致部分人之行道德之事,非出于本心认同,乃迫于外在压力。一旦外在约束稍懈,其道德之举便难以为继。
     下午胡高仁过来,看了这篇文章,也是频频点头,“主公,以后书局每刊印一本书,就把这篇文章作为序言加进去可好,”“可以,”“主公可要取个笔名?”“就叫觉醒,希望沉睡的人们都能觉醒,”“主公要是没有别的交代,属下这就下去了,”“希望能由你一手掀起大明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拜托先生了,”“属下定不负主公所托,”双方都用坚定的眼神看着对方。
    喜欢。
  

第124章 教育兴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