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达到顶峰。卫蓁蓁望着香炉中升起的青烟,突然想起玉簪里的遗诏。母亲用性命换来的,不只是她的平安,更是要她打破这吃人的规矩。
34;传旨。34;她突然开口,声音盖过雨声,34;太后因年迈体衰,即日起迁往城郊行宫静养。冷宫里的一切,包括这香炉...34;她将香灰洒向雨中,34;都付之一炬。34;
萧沅惊愕地看向她,容珩的折扇停在半空。太后却笑了,这是她被囚后第一次露出真心的笑意:34;好,好个卫蓁蓁,果然比你母亲更狠。34;
当夜,冷宫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卫蓁蓁站在坤宁宫的露台上,看着香灰随着风飘向远方。萧沅将披风披在她肩上,玄铁剑靠在栏杆上,发出清越的鸣响。
34;娘娘为何不杀了她?34;将军的声音裹着寒气。
34;因为杀了她,就永远无法知道当年的真相。34;卫蓁蓁望着手中的玉簪,莲花瓣上的血迹在火光中若隐若现,34;而且,我要让她活着,看着这皇宫,不再是吃人的牢笼。34;
容珩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皇帝手中捧着个檀木匣,里面是贤妃当年的手札,还有半块尚未拼合的虎符。
34;这是从冷宫暗格里找到的。34;他将匣子递给卫蓁蓁,龙袍上的金线在火光中微微发烫,34;贤妃在最后一封信里写着:39;若蓁蓁能看到这些,说明她已经长大了。不必为我复仇,去做你认为对的事。39;34;
雨不知何时停了。卫蓁蓁打开手札,母亲的字迹力透纸背。其中一页画着未完成的蔷薇图,花瓣间藏着细小的34;太平34;二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34;明日早朝,34;容珩望着东方的鱼肚白,龙目里映着熹微晨光,34;朕要太子监国,皇后协理六部,萧将军...34;他转向萧沅,目光中既有信任也有期许,34;继续镇守雁门关。34;
萧沅单膝跪地:34;末将遵旨。只是...34;他看向卫蓁蓁,眼底藏着不舍,34;请陛下准许末将每月送一封家书入宫。34;
容珩轻笑,折扇轻点萧沅的肩甲:34;准了。但记住,你的家书里,除了蔷薇,也要写写边关的百姓。34;
更深露重,铜铃在夜风中轻响。卫蓁蓁将玉簪别正,莲花垂在额前。她终于明白,母亲留下的不是仇恨,而是改变的勇气。就像这一夜的暴雨,冲刷掉冷宫的秘密,也带来了新的黎明。
三个月后,北狄王庭送来降书。卫蓁蓁在降书上看到熟悉的狼头印鉴,突然想起冷宫里那半卷《北狄风物志》。她命人将书册送往城郊行宫,随书附上的,还有一支新鲜的野蔷薇。
太后的回信只有短短一行:34;香已散,痂已愈,唯愿蔷薇常开。34;
雁门关外,萧沅的玄铁剑挑开晨雾。他望着江南的方向,想起卫蓁蓁说过的话。将军从怀中掏出封信,信纸边缘绣着并蒂莲,上面写着:34;太子今日会背《太平策》了,等你来考校。34;
紫禁城的钟鼓敲响时,容珩正在批改奏折。案头摆着三皇子画的蔷薇图,旁边压着萧沅的边关战报。皇帝提笔写下朱批,墨迹未干,却已力透纸背:34;与民休息,与国同休。34;
这一年的惊蛰,卫蓁蓁带着太子登上城楼。春风卷起她的凤袍,玉簪上的莲花轻轻摇晃。远处,萧沅的军旗正在地平线上若隐若现,而冷宫的旧址上,不知何时已长出了第一株野蔷薇。
喜欢。
第75章 太后的反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