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满酒杯,一饮而尽。
     倒是田升战战兢兢,生怕一个不慎,就被赐死。
     数日后。
     齐王建拜会秦王,答应嬴政不帮助其余六国联合抗秦。
     李斯的远交近攻之策取得圆满成功。
     而韩非的存韩计策,却遭到了韩王安的剧烈反对。
     在姚贾离开秦国前,李斯也作为使臣出使韩国,试探韩国对秦国的敌意。
     本以为韩王安会甘愿臣服秦国。
     可惜,在朝堂上,韩国宰相张平【张良之父】竟和李斯冷眼相对。
     当李斯私自拜会韩王时,韩王闭门不见,竟然和赵国使臣走在一起。
     回国后,李斯在秦王政练剑之余,对着秦王进言道:“公子非是韩国公子,血统注定了他绝对不会被秦国卖力。”
     “如果放回韩国,如果受到韩王安的重用,使得韩国变法成功,岂不是成为君上的心腹大患?”
     “倒不如找个罪名,将他杀了,将他的法家着作留下,为秦国所用?”
     这一番说辞,即便是普通人都找不出破绽,更何况秦王?
     秦王政陷入思考。
     韩非作为韩王王室贵族,即便是为秦国效力,也必然会处处考虑韩国的礼仪,阻止吞并韩国。
     这岂不是耽误秦王东出的脚步。
     但是,经典着作只有本人解读,才能充分发出其功能。
     商鞅入秦时,他的强秦九论也是在自己的手中发扬光大。
     若是秦孝公看后,也要问个三天三夜,才将文章吃透。
     更何况孤王看的书甚少,对着作还有些不了解。
     在往后的几天时间内,秦王政每次朝会结束后,便将韩非叫入宫殿,谈论书籍中的疑难问题。
     韩非也放低姿态,耐心的为秦王讲解。
     这些治国纲要,本来是为韩国变法所着,可惜韩王并不领情,这让韩非心灰意冷。
     而秦王政却慧眼识珠,看出韩非着作的价值,每日都来询问韩非。
     韩非高兴之余,为秦王政耐心讲解。
     时间一日一日的过去,秦王政每天等完韩非的解释,都振聋发聩,如同醍醐灌顶,甘露滋心。
     夜深人静时,秦王政回想起韩非的文章,都隐约感到脊背发凉,汗毛竖起,甚至潸然泪下。
     这几日,韩非和秦王政走的很近,朝中的百官都看在眼里。
     于是串通一气,竟联合上书劝谏秦王,远离韩非。
     但众人越是劝说,秦王政和韩非走的就越近。
     一日座谈,两人竟仅仅握着双手,韩非将自己比作松柏,将秦王比作秦山,感情就像商鞅和秦孝公。
     这让秦王政不忍心对韩非痛下杀手。
     平日里刚毅果敢的秦王政竟开始犹豫起来。
     为了私人恩怨,韩非不能杀;但为了秦国的长远利益,为了六大先王筚路蓝缕创下的辉煌,秦王政不得不杀。
     秦王政便决定,给韩非安个罪名,进一步除掉他。
     对秦王政来说,这的确是一步狠棋。
     “来人!”
     秦王政呼喊道:“将公子非...”
     话语刚要出口,竟然被小稚奴拦住。
    喜欢。
  

第72章 苟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