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1章 万物有灵、盐中精灵[1/2页]

大明:修仙求道的朱家老六 孤独的根号33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盐山县,隶属于河间府,是周围有名的大县,也是朱瞻堪选择的落脚地。
      简单看完盐场外围繁荣的商贸,朱瞻堪便先回到城市里面了。
      简单的几次盘问,朱瞻堪便察觉到其中的问题不小。
      如今的盐运方法还是以前朝洪武初年定下来的‘开中法为主。
      开中法乃是开国以来,为了解决边关问题,设定的物资运输法。
      开国之时,大明黄河以北,说是千里有鸡鸣都算是夸赞了。
      一些地方可能几千里都见不到一个人。
      地方需要治理,自然需要官员,可官员怎么会愿意去那种狗不拉屎的地方?
      就连明太祖朱元璋都没有办法强行委派。
      毕竟那群苦乡亲,不是为了去另一个苦地方,才跟着他朱重八打天下的。
      没有人管理与治理,地方县府自然没有办法休养生息。
      太祖朱元璋采取的办法之一,就是册封藩王!
      册封的第一个藩王便是秦王,位置正是荒凉的黄河以北附近的区域。
      有了藩王,自然要搭配相应的藩王属官,这一来一回,官员也就有了。
      官员是有了,后面的新问题又来了。
      没有商人愿意跑去荒凉的地区,这些人数不多的区域缺少粮食。
      与此同时,太祖便推动了开中法。
      开中法的主要措施,便是张榜招募商人,商人将大米、麦子等常用的粮食运到边塞地区。
      朝廷根据运送的数量,开给商人盐引。
      凭借盐引便可以从盐场取出食盐,然后按照规定将食盐用限定的价格销售到限定的区域。
      后来,这项政策果然帮助大明的北方,快速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这个时候还是利大于弊,而且利远远大于弊。
      可任何一个政策,适应的时间点都有限定范围。
      度过开国那一段艰难时间之后,开中法便逐渐失去利,而增加弊。
      直到成为一滩涉及各方势力的烂摊子。
      “属下来了。”一个锦衣卫出现在马理面前:“这是最新的线报。”
      马理打开了密报,小心的阅读完毕后,便烧掉了。
      与他收到的消息差不多,不少商人与勋贵,因为朝廷打算实行新的盐政,而有些不满。
      这些不满甚至已经化为实质的动作了。
      有几个官员正在四处勾连,准备联合在一起,想办法上书,呈明利弊,希望皇帝收回成命。
      朱瞻堪一行人在经过几天的明察暗访之后。
      最后的调查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
      长芦盐场走私的情况就不提了,那是心照不宣的规矩。
      最离谱的还是盐引的发放与盐引取盐中的道道。
      其中巧立名目、偷逃赋税的手段,让朱瞻堪都开了眼了。
      怪不得朝廷压根拿不到盐银的大头。
      马理更是连夜写了一篇篇的奏折,上奏有关盐政的内容。
      甚至他都不太敢写了,这要是皇帝知道了盐政的惨淡,那后果......
      关键是这里

第81章 万物有灵、盐中精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