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老二,你可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啊!”朱高炽抱怨道。
      “这银子本身就是为了保证盐运顺利,才收取上来,必然要预留几百万两银子,保证整个大明的人吃上精制盐巴。”
      朱棣闻言,点了点头。
      既然能造福大明,自然不可以在这方面进行吝啬之举。
      “开封府、河南府的灾情,鲁地的旱灾、河流建立堤坝...这些原本没有钱,朝廷没法做的陈年旧事,必须要去做吧?哪一件事情不是需要几十万两甚至近百万两银子?”朱高炽反问道。
      朱棣自然还是连连点头。
      事关民生大事,该做还是要做。
      “采购经商司麾下,轮船厂的众多新式铁船,这一笔消耗.....”
      “你先等会?”朱棣连忙打断朱高炽说下去的话。
      满脸难以置信的问道:“从造船厂买船,朝廷还要花钱?”
      “啊?”朱高炽也是一脸见鬼的问道:“父皇,这天下哪里有买东西不给钱的道理?总不能让那些造船的工匠,不吃不喝吧?这样做,谁还愿意造船呢?”
      “这...”朱棣有些迷糊了。
      造船厂不是属于他们老朱家麾下的商铺吗?
      怎么他朱棣使用船只,还要往里面搭钱呢?
      难道造船厂不赚钱吗?
      “这造船厂不赚钱?”朱棣追问道。
      朱高炽思索片刻,道:“根据瞻基呈交上来的财政情况来看,造船厂确实不赚钱。”
      朱高炽好似想起来什么似的,解释道:“瞻堪曾经说过这个东西,有些商铺必须由朝廷来掌管运营,它们的存在并不是单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保证大明老百姓过得更加好。”
      朱棣点了点头,看来这一笔钱也不能动弹了。
      朱高炽摆了摆手:“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需要去处理。”
      大明朝廷,自从开国以来,洪武皇帝便定下来了朝廷每年的用度。
      朱元璋想着要制造一套传承百世的制度。
      其中税收便严格规定了农税的数字是2700万石粮食!
      这些数字并不是朱元璋臆想出来的,而是经过每年大概的钱财数量,才得出这个数字。
      而且这个数字,还不会对老百姓们产生足够多的压迫。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个世界的各种事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而是非常有可能时刻出现意外!
      比方说南边造反了,东边遭灾害了,西边打仗了,北边修筑城墙了....
      各种意外情况,导致朝廷的现实花销可能远远超过当初制定的政策。
      而这一点,在洪武朝并不明显。
      之所不明显,是因为卫所制度保证士兵并不会过多消耗朝廷的财政。
      官员的钱财又被限制的死死的。
      虽然官员们还是前腐后继,可是至少没有那么明目张胆。
      再加上朱元璋还时常抄家灭族,官员被抄家,家中的财产就充公了。
      作为皇帝心腹的锦衣卫,自然没有胆子搞什么贪污。
      最重要的一点,朱元璋本人也不是什么喜欢折腾的人。
  

第156章 嚣张倭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