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4章 小簟轻衾各自清[2/2页]

一点芳心两处开 谁家翁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洗象日”那天,让豢养在家,不敢出门的大家闺秀都能走出家门,便下旨:五品以上的在京官员,每家出一名女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骑在大象上满大街游行,用以显示武宗一朝的祥和……
      ————————————
      注释
      [1]《桂殿秋.思往事》是清代词人朱彝尊所作的一首情词,这首词是回忆往昔爱情生活的篇章。前三句写作者回忆一次渡江往事,后两句写船上夜宿情景。词仅有二十七字,却写尽了主人公微妙的心理活动,精细而执著地表达了作者的思念,深情细腻,令人感动。是朱彝尊的代表作之一。
      写作背景:这首词忆念的是作者于顺治六年(1649年)随岳父从练浦迁居王店途中初相恋的往事。朱彝尊十七岁入赘到冯家,其妻妹冯寿常只有十岁。九年后冯氏出嫁,到了二十四岁她又回到娘家来住,在这时她才真的和朱彝尊有了爱情事件。但她在三十三岁就死去了。
      [2]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1281年—1311年)
      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任大汗(1307年—1311年在位)。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裕宗真金之孙、顺宗答剌麻八剌之子、成宗铁穆耳之侄。母亲是昭献元圣皇后答己,弟弟是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1)早年经历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辛巳(1281年)七月十九日,元朝皇孙答剌麻八剌之嫡妻答己产下一子,三年多以后又得一子,元世祖忽必烈请正一道道士张留孙为两位曾孙取名,哥哥叫海山,弟弟叫寿山(后译为梵语爱育黎拔力八达),他们分别就是后来的元武宗和元仁宗。
      海山的祖父真金(元裕宗)是元朝的皇太子,但他在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十二月去世。他的父亲答剌麻八剌很受忽必烈喜爱,有望成为皇位继承人,但也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早逝了。于是,忽必烈将皇太子宝授予海山的叔叔、真金幼子铁穆耳。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去世,铁穆耳即位,是为元成宗。
      海山兄弟幼年由怯薛乞台普济(唐兀人)抚养,并学习了一些儒家经典。元成宗刚继位的时候,真金之妻阔阔真聘请汉儒李孟进一步教导他们兄弟俩。当时,元朝正与海都、笃哇等西北叛王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到大德二年(1298年)冬,元军统帅宁远王阔阔出疏于防范,导致战败,驸马阔里吉思被叛军所俘,成宗遂下诏以海山代替阔阔出统率西北诸军。海山于大德三年(1299年)抵达前线称海(今蒙古国科布多一带),在乞台普济的辅佐下加强屯田,训练军队,以备叛军入侵。
      大德四年(1300年)八月,海山在阔别列大破海都军,翌年又亲自率军与海都在蒙古高原上展开几番恶战,结果海都败死。此后战事告一段落,但海山仍留在漠北镇抚军民,并于大德八年(1304年)加封怀宁王,赐金印,食瑞州65000户。大德十年(1306年)以后,海山又带兵越过金山,在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流域追剿察八儿等海都余部,进一步巩固了元朝对漠北的统治。
      (2)登基为帝
      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初八,元成宗驾崩于大都玉德殿。他的皇太子德寿早夭,亦无其他子嗣,因而皇位出现空缺。按照蒙古旧制,在皇位空虚时,暂由正宫皇后卜鲁罕摄政,由她召集宗亲大臣举行忽里台大会,另选新君。卜鲁罕和左丞相阿忽台准备拥立成宗的堂弟安西王阿难答,因为他是忽必烈诸孙中年龄最长者,乃召其入京辅政;而右丞相哈剌哈孙则试图拥立海山兄弟,于是他在成宗死后立即秘密派人通知在漠北的海山和在怀州的答己及爱育黎拔力八达迅速入京。
      这时,卜鲁罕为防止海山夺位,下密旨切断通往漠北的驿路。受哈剌哈孙之命北趋报讯的康里脱脱通过其兄阿沙不花疏通通政院,改署手中驰驿文书的日期,使其先于卜鲁罕下旨之日,遂得以乘驿马往海山处。随后,哈剌哈孙悉收京城百司符印,封府库,称病卧于宫外,卜鲁罕多次下旨,他都不听,也不处理政务文书。此举一方面可以阻遏卜鲁罕动员行政中枢的权力资源发号施令、筹划临朝称制的计划,另一方面又防止了皇后集团以左丞相阿忽台取而代之,控制中书省。哈剌哈孙坚持在中书省守值凡三月,“未尝一至家休沐”,耐心等待反击的时机成熟。
      远在漠北的海山接到成宗死讯后,曾准备立即还朝,后因乞台普济以漠南事宜“难以遥度”为劝,遂暂时缓行,以观局势。大德十一年(1307年)三月,海山率军自金山前线东返和林,召集漠北诸王勋戚大会,诛杀与阿难答通谋的合赤温后王也只里,与会宗亲大臣合辞劝进。海山这时已获悉答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先至大都,决计在和林窥视动向,于是谢绝了诸王的劝进,声称要等到宗亲大臣到齐、忽里台大会召开时再即位。
      爱育黎拔力八达母子到大都后,在李孟、哈剌哈孙的帮助下,发动宫廷政变,一举扳倒了卜鲁罕、阿难答、阿忽台等人,至此皇位在海山兄弟间摇摆,诸王阔阔出、牙忽都及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师傅李孟等人都劝爱育黎拔力八达不顾海山,自己登位,答己也认为“天性孝友”的爱育黎拔力八达比海山更容易控制,因此假托阴阳家之言,算出“重光大荒落(海山出生的辛巳年)有灾,旃蒙作噩(爱育黎拔力八达出生的乙酉年)长久”的一卦,并派人带着这一卦给漠北的海山看,暗示他放弃皇位。
      海山在和林一心等待大都派人迎他就位,想不到等来这样一套说教,愤然指出:“我捍御边陲,勤劳十年,又次序居长,神器所归,灼然何疑?今太后以星命休咎为言,天道茫昧,谁能豫知?设使我即位之后,所设施者上合天心,下副民望,则虽一日之短,亦足垂名万年,何可以阴阳之言而乖祖宗之托哉?此盖近日任事之臣,擅权专杀,恐我他日或治其罪,故为是奸谋动摇大本耳!”然后命康里脱脱疾还京师,表示自己已决意继承帝位。接着海山本人亲率三万大军,分三道南下。
      面临海山强大的军事威慑,他的母亲和弟弟及大都诸臣被迫改变原来的想法,向海山明确表示推戴之意。大德十一年(1307年)五月,海山抵达上都,会聚宗戚大臣,举行忽里台大会,一方面处死卜鲁罕和阿难答,另一方面则确认海山的皇位继承资格。五月二十一日,海山即位于上都,是为元武宗。即位后追尊父亲答剌麻八剌为顺宗昭圣衍孝皇帝,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十二月二十九日下诏改元为“至大”,正式开启了武宗一朝三年有余的统治。
      (3)英年而逝
      当初武宗海山能继位,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他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发动的打倒成宗皇后卜鲁罕和安西王阿难答的政变,所以作为报酬,爱育黎拔力八达在武宗登基后第九天就被立为皇太子,并约定“兄弟叔侄世世相承”。武宗朝,爱育黎拔力八达以皇太子身份守中书令,掌管中书省事,尽管武宗设尚书省以分中书省之权,但爱育黎拔力八达仍积极参政。同时,皇太后答己亦颇有干政野心。于是在武宗朝,皇帝圣旨、皇太后懿旨和皇太子令旨并行不悖,皇太后有铁木迭儿等蒙古贵族的支持,皇太子有汉人儒臣李孟等的支持,三宫之间关系微妙,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伏笔。武宗时的主要矛盾则是武宗和皇太子的矛盾,到了至大三年(1310年)已浮出水面,尚书省左丞相三宝奴和宦官李邦宁公然劝武宗改易太子,立武宗自己的儿子和世?为储君。尚书省右丞相康里脱脱力持不可,武宗最后也未听从,终究没有毁约。
      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初八,海山驾崩于大都玉德殿,享年三十一岁。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是为仁宗,为兄长海山上庙号为武宗,谥号为仁惠宣孝皇帝,蒙古汗号为曲律(意为俊杰)汗。仁宗没有守住与兄长的约定,而是逼走了侄儿和世?,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十多年后,海山两子和世?、图帖睦尔夺回皇位,以后的黄金家族汗位遂落在海山一系手中。

第44章 小簟轻衾各自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