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至洛[1/2页]

醉迷红楼 屋外风吹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爹,你和兰哥儿这下欢喜了吧?
      读书人不都喜欢游学吗?
      明儿是跟着皇驾去少林寺瞧瞧,还是跟老祖宗一起去白马寺?
      这洛阳,也就这么点儿东西吧?”
      贾环看着贾政笑道
      贾政哼了声,语气不善道:“人家每次看到我都不喜,我又何苦自讨没趣?”
      语气酸的惊人,好些儿媳妇都忍不住掩口轻笑起来。
      如今满天下谁不知道,隆正帝对贾环宠到天上去了,常将“恨汝不为朕”这句话挂在嘴边。
      相应的,对于“夺”去了贾环的生身父亲贾政,从来没有好脸。
      家里人也都知道,因此觉得有趣。
      贾政见在儿媳妇晚辈们跟前失了面,脸色有些挂不住了,冷笑道:“我也不去攀龙附凤,洛阳十三朝古都,还没我们逛的地方?”
      贾环才不在乎被人冷嘲热讽,反而惊叹道:“十三朝古都?真的假的?
      金陵不才是朝古都么?”
      这种事涉帝王史的问题,贾环自然看向了赢杏儿。
      赢杏儿见之,呵呵一笑,道:“帝喾都西亳,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
      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
      周公辅政,迁鼎于洛邑。
      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兴,魏晋相禅,孝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
      相因沿袭,共十三朝先后建都洛阳,因而誉为十三朝古都。”
      贾环皱眉道:“西亳、斟鄩、孟津……这都什么地方?”
      赢杏儿哈哈一笑,道:“都是洛阳的别称。”
      众人一起大笑,嘲笑贾环的无知。
      贾环嗤笑了声,道:“谁知道真的假的?这都几千年的事了,人最喜欢杜撰吹牛……”
      “胡说八道!”
      贾政斥责道:“此等煌煌史记,焉能作假?”
      贾环自不会自讨没趣和贾政争论这些,笑道:“爹,这十三朝古都,可有什么典故?有什么名人名事没有?
      说出来,让苍儿小儿他们长长见识。”
      贾政哼了声,对赢杏儿笑道:“还是公主来讲吧,你讲的极好。”
      赢杏儿闻言,灿然一笑,轻轻俯了俯身,行了一礼后,道:“论典故,洛阳这一处,可比关神京多的太多,也有名的太多。
      老于此,书下五千言之,道家因此而生。
      孔入周问礼于老、学乐于苌弘,因而儒学弘大于此。
      东汉明帝永平求法,修建了史上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至今仍被视为国佛教‘祖庭,佛教首传于此。
      再有魏晋时,何晏、王弼等人在此创立玄学,宋时程灏、程颐在此开创理学。
      可以说,天下显学,皆诞于河洛大地。
      之开篇,左思之、曹植之、贾谊之、班固之、张衡之,司马君实之,皆成于此。
      因此,河土洛水,实乃华之始也。”
      “好!!”
      听赢杏儿不急不缓的娓娓道来,微带沙质的声音,极为好听。
      众人纷纷喝彩。
      没有矫揉造作之气,但又不失女的温润。
      连林黛玉、史湘云等人,都极亲近的看着赢杏儿,目光满满是钦佩赞叹。
      贾政更是赞道:“公主学识典故之娴熟,非饱读圣贤章,解意入木三分而不能也。
      贾家满门上下,能与公主一般华者,屈指可数也。”
      说罢,目光看向了贾宝玉、贾兰等人。
      贾宝玉慌的忙低下头,若问他史上有哪些奇女,哪些清新不俗的雅人,他或许知道许多。
      至于什么帝王都城的变迁……
      罢罢罢,交与俗人去了解吧。
      奈何家有严父,眸光如刀,唬的贾宝玉直不起头来……
      好在有贾母打圆场,笑言了几句,才解了他的危局。
      贾政道:“明日宝玉、兰儿、菌儿随我一道去瞻仰一下先贤故地,若能吸取一些华之气,也不枉来此一遭。”
      贾环笑道:“我派人保护你们……”
      贾政不领情,哼了声道:“用不着,我等又非王公贵人,不过是寻常人踏青采风,带一群持戈亲兵作甚?也没那样的气派。”
      贾环耸耸肩,笑道:“您高兴就好,活的自在最重要。”
      不过话虽如此,眼睛还是给董明月使了个眼色。
      董明月微微颔首……
     &

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至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