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百四十五章陕西路的商业格局[1/2页]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唐晓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还有更多人要死。
      这并不是赵桓能决定的,这是客观规律。
      每一个制度的改变,每一场社会的革命,都是各方势力的角逐。
      每一方势力都代表了不同的观点。
      每一个人都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看法。
      那些掌握了话语权的人,坚持用自己的看法去影响这个世界。
      所以,想要保持大宋的方向一百年不动摇,在一百年之内,让全国百姓接受某一种观点,就必须死很多人。
      这是一件无可奈何却不得不做的事情。
      这和赵桓个人的情感和喜好无关,合格的上位者,在做决策的时候,早就将个人喜好搁在一边了。
      就像这十三个商人,从另一面来说,他们对大宋有没有贡献?
      当然有!
      他们每一个人缴的税比一般的普通人要高得多,说不定赵桓的十几门大炮就是张慕远缴税的钱造的。
      他们也的确养活了不少家庭。
      他们甚至比那些整天无所事事,只会在街头评头论足、妄谈道德的纸笔侠要贡献大得多。
      但是,这些依然不是他们不该死的原因。
      杀人偿命,本就是天经地义。
      也只有他们死,才会让更多的人知道,商业是有底线的。
      商人可以上书提治国建议,但绝对不能有主政之权。
      更不能有影响地方辖制的权力!
      赵桓道:“张慕远,告诉朕,是谁让你支持辽王的?”
      “哈哈哈,陛下,您问了这个问题,是不是心中害怕了?”
      张慕远知道自己离死不远了,反而突然释怀。
      赵桓平静地看着他。
      “陛下,您虽然已经立了秦国公为太子,但是,当今大宋,支持辽王的却更多,因为辽王更容易接受我们。”
      他的话一下子就说到赵桓的心坎上。
      “您即便是九五之尊,依然不能改变这一点,今天,您杀掉我,明天还有千千万万个我。”
      赵桓看着张慕远,开口道:“没关系,来多少杀多少,朕宁愿将脑袋从长安城摆到高昌,也要让大宋的商人知道,自己的本分在哪里!”
      “不可能的,陛下,您是不可能杀掉全天下的商人的,您一边大力扶持商业,一边又要杀商人,这本身是一个悖论。”
      赵桓依然平静地说道:“你不懂。”
      商人不可主政,这在后世不是没有案例。
      赵桓不想和张慕远继续深究下去,本身赵桓走的路就是一条非常孤独的路,大概没有什么人会理解他。
      赵桓向牢门口走去,后面还传来张慕远的声音:“陛下,您将与天下商人为敌,与天下人为敌,您自己一手造就了这个时代,却又要逆天而行!”
      第二天,赵桓一身普通打扮,在长安城东市场,十三个商人被押送到那里。
      围观的百姓将道路都堵满。
      今日,长安的大宋邸报、长安快报、长安日报等报纸都刊载了这一事件。
      并且将这十三个人的罪行一一列出来,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古代并不是犯了什么罪行都是杀头的,还有许多其他处理方式。
      例如绞刑。
      

第六百四十五章陕西路的商业格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