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4章 正式称帝[1/2页]

家父道光帝 卖抱小浪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道光皇帝这番话,顿时把太子和文武百官,雷的外焦里嫩。
      好半天没反应过来。
      看着太子和文武百官,纷纷一脸发愣的望着自己。
      道光皇帝不由气不打一处来,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
      “朕禅位于太子,这么大的事情。
      你们竟然无动于衷吗?
      就没点表示吗?”
      愣了许久的文武百官,终于反应过来。
      但依旧满脸惊骇的表情。
      老皇帝禅位于太子。
      千古以来,也是非常的罕见。
      近一点的年代,也就宋高宗禅位于宋孝宗,乾隆禅位于嘉庆皇帝。
      (唐高祖禅位于唐太宗并不算,毕竟不是自愿)
      可冷不丁的,在百官面前上演这一场禅位大戏。
      这突如其来的惊变,犹如刹那间,一滴水滴入了油锅里头。
      整个朝堂里面,瞬间一片沸腾。
      军机大臣曹振镛率先跳了出来,痛哭流涕的跪在地上,大声反对说道:
      “万岁爷登基10余年,一直励精图治,勤俭节约,这么些年来从未更改过。
      也正是万岁爷这般兢兢业业,我大清才有如此盛世。
      天下才难得有如此的一片歌舞升平。
      大清版图更在万岁爷的治理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400万平方公里。
      堪称历朝历代之最。
      而这一切,,都是万岁爷您的功劳。
      太子爷虽然贤明,可也是在万岁爷您的亲自调教下,才有今日。
      天下臣民,无不对万岁爷感恩戴德,
      无不怀念万岁爷,恩泽天下的雨露君恩。
      如此关键之时,万岁爷万万不可轻易抛弃天下臣民呀。”
      有了军机大臣曹振庸的带头。
      百官纷纷就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
      也纷纷的跳弹出来,一个个就像是死了老父亲一般的依依不舍。
      甚至有些还嚎啕大哭,跪在地上用头抢地,磕的额头鲜血汩汩直流不已。
      那模样。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死了爹妈。
      鸿胪寺卿更是趴在地上,哭的那简直叫一个伤心,声音哽咽说道:
      “臣等思念万岁爷,日夜锥心不已,无不盼着和万岁爷一同,缔造太平盛世。
      万岁爷万万莫要轻易提及退位之事,以免寒了臣等的一片忠君之心……”
      一个工部郎中抹了抹哭红的眼睛,扑通一声便跪倒在地:
      “臣等久沐君恩,还没来得及报答呢,陛下就迫不及待的说什么要禅位,这让臣等情何以堪?”
      “是啊,如今陛下春秋鼎盛,正应该为大清发光发热,多做贡献,禅位一事,还请陛下三思!”
      看着这些极善于表演的官员们,一个个跳出来大声反对。
      道光皇帝嘿嘿一声冷笑,有些揶揄的说道:
      “说什么朕年富力强,春秋鼎盛,这些个奴才,怕是没见着,去年朕几番呕血吧?
      究竟是因为一些什么事让朕气得呕血,却从来没有人过问过。
      虽说多方调养,可朕如今,依旧疲惫不堪,实在难以历经繁杂国事。
      至于那些说朕功在社稷的大臣,怕不是眼瞎了吧?
      真以为朕这么好糊弄?
      国库里的窃银一案,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心里没个数吗?
      说什么天下臣民都感念朕的浩荡君恩,嘿嘿嘿嘿……
      怕不是都在背后笑话朕,说朕是个糊涂蛋吧?
      也是。
      你们一个个,都觉得朕才是个好糊弄的皇帝。
      从文庆到曹振镛,连个鸡蛋卖多少价格,都不肯对朕实言相告。
      这可是朕的内务府大臣,朕的统领军机处大臣……
      连这些位极人臣的大臣都如此对朕,遑论其余的文武百官?!”
      一说到这。
      曹振镛吓的魂不附体,连连哆嗦的跪在地上,口中连称死罪……
      阴冷的顿了一顿曹振镛一眼。
      道光皇帝意犹未尽,声音却依旧那般寒冷:
      “朕都明白,朕久居宫中大内,虽说没有深入民间,没怎么了解民间疾苦。
      可真以为所有事你们都能够骗朕吗?
      你们想多了,朕没眼睛没耳朵,可不代表所有人都没有。
      朕早晚会知道真相,只是,愿不愿意发作而已。
      你们这般惺惺作态。
      朕也明白其中缘由。
      无非不是觉着,太子素来精明,且喜欢任用精明能干,品格高洁的臣子。
      朕要是禅位于太子。
      你们是不是就觉着,换了新皇帝就没那么好伺候了?
      这太子,是不是就没朕那么好糊弄了?
      可朕偏偏就告诉你们了。
      朕资质愚鲁,但并不代表朕没有自知之明。
      折腾了这么两年,朕也渐渐明白了。
      大清,唯有交到太子手里,才能让他真正发扬光大,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兴与强盛。
      朕一国之君,享天下权柄十余载,
      也够了,也累了,也乏了,也恨了……
      是时候,将这国之重器交给下一代了。”
      说完一顿急急的咳嗽。
      用手中的丝巾轻轻的捂了捂嘴巴,道光皇帝拿起一看。
      上好的苏绣丝巾上面,竟然布满着丝丝血迹。
      看着这丝巾,道光皇帝摇头苦笑。
      向文武百官展示着这一张丝巾:
      “诸位臣工也看着了,太医们虽说朕已痊愈。
      可朕的身子,自家晓的。
      朕如今,每每咳嗽都会带出许多血丝,
      国事诸多繁杂,劳心劳力,朕已经是难堪大任,”
      说完,扫视了一遍殿中的群臣。
      有些伤感的叹了口气说道:
      “想来,诸位卿家应该还记得。
      先帝大行(驾崩)之时,不论是正大光明牌匾后,亦或是先帝随身物品之中。
      都没有发现传位诏书。
      当时情势何其凶险?
      江山大位,险些落入了他人之手。
      要不是皇太后深明事理。
      在最后时刻,指定了由朕登基称帝。
      若是换作吕武(指吕雉和武则天)之辈,怕是又要喋血宫中!
      千古以来,多少帝王,就算是到死了,也不愿意松开手中江山大权。
      以至于漫漫千年之中,但凡遇见皇位交接,无不是掀起一片片腥风血雨。
      甚至导致国家急剧衰退,就此没落,甚至发生亡国之祸的也不在少数。
      朕这几天,一直思虑再三,反复的想了想这两年来的变化。
      这才决定,正式禅位于皇太子奕纬。
      太子奕纬勤恭克敏,足智多谋,善决大事。
      定然能够克承大统,继承我大清江山。”
      说着说着,道光皇帝便把跪在地上的太子亲切的扶起来,一脸笑眯眯的说道:
      “来来来,我儿且安坐龙椅……”
      说着,便拉着太子奕纬往龙椅上塞。
      太子奕纬如何敢答应?
      连忙摆手拒绝,有些哽咽的说道:
      “若是为皇阿玛分忧,则是儿臣之幸。
      是皇阿玛赐予了儿臣这身骨肉,也是皇阿玛,教会了儿臣该如何治国理政,该如何驾驭群臣。
      您的恩德,儿臣终身难忘。
      可为人处事之道,江山治国之术,儿臣还有很多,需要向皇阿玛努力学习的。
      就让儿臣在您身边做一个太子,以学习为要务,以理政为根本。
      

第74章 正式称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