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早在4月5日,地下城的总体设计方案就确定了。
      由京市的国家科学院总部负责整体结构的设计,江城、龙城、山城、海城等地的分院负责重要细节上的设计。
      最终确定,地下城采用分舱建构、灵活连接的方式。
      每一个地下城,都由无数的舱体构成的。这些舱体,功能各不相同,生活类有住宅舱、生态舱、模拟舱,生产类有养殖舱、种植舱、工业舱,此外还有科研舱、能源舱、仓储舱等。
      地下城的所有舱体,都参考航天飞行器的建构模式。
      每一个舱体,都有单独的维生系统。哪怕出入口被堵死,里面的人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也依旧可以生存。
      因为不需要被火箭送入太空,没有重量限制,所以每一个地下城舱体的大小都比航天飞行器舱体要大得多。
      哪怕是一个小型住宅舱,都可以容纳300人居住,相当于一栋住宅楼。
      至于大型舱体,更是可以模拟地表的环境,在穹顶上安装了LED灯屏幕,完全模拟末世前天空上的日升月落。
      这种大型舱体,一般作为学校、广场、体育馆、休闲场所的载体。
      14天前,当地下城的设计方案公布后,人们看到这些地下城舱体的概念图后,都安心了不少,觉得地下的生活也是可以不错的。
      在设计构想中,地下城分为4层:
      第一层,在地下50米以上,包括地表,是灾变前就有的普通地下设施所在地,也是地下城的出入口,还可以采集地表的太阳能、风能等能源;
      第二层,在地下50~500米,是地下城的主体,是地下农业、工业、医学、地下生态圈等舱体所在地,也是人们都居住区;
      第三层,在地下500~2000米,是地下能源循环带,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发电,调储地下热能等;
      第四层,在地下2000米以上,是深地科学实验室、深地资源开采。
      现在主要建设的,只是第二层的50~100米。
      对于第一层,宗旨是尽可能不建,直接用灾变前建好的。
      而第二层的100~500米,则等到地下城一期建成后,再慢慢挖。
      至于第三层、第四层,目前都还只处于设想中。
      地下城建成后,地表的所有天灾,不管是极寒、极热,还是台风、暴雪、洪水、海啸,就都对地下城没有影响了。
      只有地震会影响地下城。
      但科学家们也早已

第28章 地下城总体设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