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时候,一向话不多的杨致和开口了。
      “铁妮,你嫁进我们老杨家这么多年,咱们家是怎么过日子的,你都清楚,宏林从部队上下来,受了伤,你也从来没嫌弃过他,他虽然话不多,对你怎么样你心里都有数,下地摘点野葡萄都得装兜里带回来给你和妞妞吃。”
      说到这,杨致和叹了口气,“这个孩子,说实话,来的莫名其妙,但是既然到了咱们家门口,要是给轰出去,不是咱们家人能做出来的事。让你自己说,你能做出来这事儿吗?你要是能做出来,你把他送走!反正我杨致和不相信这是我孙子!”
      张铁妮捂住脸,哭着喊道:“我没法把他送走,可是我心里受不了,我心里苦啊!”
      在一九六八年,只生一个女儿,在村里人眼里看来简直是家门不幸,在这个男孩才能堪称为劳动力、才能顶起门户、才能多赚点工分的年代,只生一个女儿意味着将来老了不得善终、家当全部归外人,甚至还会被吃绝户。
      虽然杨家人没给张铁妮任何压力,但村里人的风言风语却总是堵不住的,张铁妮不责怪杨家人,不责怪村里人,她责怪自己。
      责怪自己没能给杨家人带来一个男孩,责怪自己没办法让杨家人有面子。
      从结婚以后三四年才怀孕,到生了一个女儿后肚子就再无音讯,这么多年,她的心早已经煎熬的像是在油锅里滚过了千遍万遍。
      平日里的高声吵闹、硬气洒脱的性格,有多少是为了掩盖自己心里的自卑和自责呢?
      只有她自己知道。
      看着一家人因为这个男孩陷入僵局,杨淑珍叹了口气,咬牙道:“我领走吧!我养!”
      杨致和第一个不同意。“胡闹!你家里都六个孩子了!你怎么养!”
      淑珍妈也附和:“就是,你那一大家子吃起饭来够难了,咋还能再养个他!再说了,名义上也说不过去啊!”
      实话说,杨致和对这个闺女是有亏欠的。
      按理说,杨家孩子少,杨致和在队里还是个小干部,生活条件比起一般家庭要好。
      杨淑珍十七岁那年,孙呈越母亲去世了,当时他十六岁,从此无父母照看,自己独自生活。
      有一次杨致和作为吴家村的代表去孙家营交流工作,无意间在生产队里发现了这个小伙子。觉得他为人踏实肯干,身世又可怜,起了把自己女儿嫁给孙呈越的心思。
      后来这事儿也就这么成了。
      刚结婚的年轻小两口,甚至说是两个半大孩子,操持起家务过起日子来,难免受村里人欺负。
      杨淑珍比孙呈越大,自觉当了姐姐,照顾弟弟衣食起居。
      寒冬腊月到村口井里挑水喝,水井旁的冰结的有一尺厚,没少摔跤。从没干过苦力活儿的肩膀,硬生生磨出茧子,就这么跌一跤滑一下的,也算是把日子过起来了。
      杨致和知道自己女儿过得苦,到了农忙季节,自己从吴家村把牛车借出来,到孙家营给小两口收粮食。
      这么搀扶着帮衬着,日子才算是好点,可一家子八口人,总要吃饭的,几个半大孩子在生产队里赚的工分不如大人多,再带过去一个,

第8章 多个孩子多张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