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五十七章 那年十六[2/2页]

重生北魏末年 我怎么可能是曹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高澄这个人他算是完全了解了,一肚子坏水,这时候来信还能听到什么好话。
      与其和他来回书信以争口舌,还不如致力于抚恤百姓,操演士卒,将来在战场上把场子找回来。
      让高澄知道江南到底还有没有豪杰。
      没错,小高王瞎编的童谣已经传唱开了,这无疑引起许多人的怒火。
      这年头哪还少得了血气方刚的少年将军,脑子不怎么灵光的都憋着一股劲要给高澄好看。
      不过黑粉也是粉,如今高澄的名声算是响彻南北,真有哪天高氏败亡,逃去南梁,想必自己混得不会比萧宝寅在北魏差。
      萧宝寅是南齐明帝第六子,萧衍篡齐后,十六岁的萧宝寅投奔北魏,混得风生水起,代理过大将军,当过尚书令,最终在关中复齐称帝,当然,也没蹦?太久就被捉了送往洛阳。
      同样自称天子,与他一道被押往洛阳的万俟丑奴被当街处斩,而萧宝寅却因为在洛阳的好人缘,给留了体面,只是被赐死于驼牛署。
      不过萧宝寅确实干了一件缺德事,暗中指派部将把郦道元给杀了。
      就是写《水经注》那个郦道元。
      没了郦道元,小高王虽然惋惜,但也没太多遗憾,那时候的高家还上不得台面,小高王自己还窝在怀朔镇吹风,哪管得了关中的事。
      他更在乎的是另位一人,青州益都人贾思勰。
      这人也没干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也就写了一本农书而已。
      那本书叫《齐民要术》,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而著书时间大概就在533年至544年。
      很不凑巧,现在正是535年末尾。
      贾思勰大概率正在写《齐民要术》。
      高澄从没想过在贾思勰著书期间,将他征召做官。
      耽误了《齐民要术》的问世,那可真是千古罪人。
      在成书前,让贾思勰安心按照他自己的人生规划去写书,写完就可以赋予重用。
      要完成这样一部著作,不可能窝在家里闭门造车,肯定要四处调研才有发言权。
      为了避免这位大贤因自己的出现改变历史,而在外地发生意外,高澄早早就安排了人在暗地里守卫。
      《齐民要术》里有个齐,自己也是注定要当齐国皇帝,一看就知道跟自己有缘。
      别说高澄瞎扯,张师齐,为什么能受重用,还不是名字里有个齐么。
      师齐,师齐,不得了,这家伙难道还能当国师?高澄下定决心,死前遗诏就是让张师齐给自己殉葬。
      至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有缘人小高王辛苦派人保护,将来要个署名不过分吧,当不了一作,二作还不行吗?
      或者加一句魏大将军澄为成书予以诸多助力,那也是可以的。
      回师途中,与高澄道别的还有崔季舒。
      崔季舒已经被正式授予了兖州刺史一职。
      临别时,高澄拉着崔季舒的手久久不语。
      虽然小高王喜欢用演戏来拉拢人心,但与崔季舒朝夕相处四五年,总处出了真感情。
      一朝骤然分离,料想就要与杨?忠话愠ぞ媚岩韵嗉?恕
      又怎能不会为之伤感。
      杨?肿云蕉ㄈ?R院螅?硇挠谥卫恚?彩歉叱瘟炀?鸸ソ?辏?揪抖?V莶诺靡韵嗉?
      崔季舒也沉默了,两人站了好一会,高澄担心小崔路上口渴,想让他留在原地不要走动,自己去弄点橘子。
      可如今正直年末,冰天雪地的,哪来的橘子让小高王相赠。
      许久,高澄才开口道:
      “叔正保重。”
      只四个字却寄托了无限情谊。
      崔季舒却戏言道:
      “季舒必为大将军在兖州寻访美姬。”
      高澄恼了,挥手驱赶道:
      “快走、快走,短期内莫要让我再见了你。”
      崔季舒长身朝高澄一拜,终是在与侯渊同行,顺道往兖州而去。
      侯渊要回青州,走的是途经兖州的路线,正好护送崔季舒赴任。
      高澄痴痴望着频频回首的小崔,直至再也看不见踪影,才重新启程。
      随着最后一名外放的将领段韶在北豫州虎牢关止步,高澄也终于回到司州境内,洛阳在望。
      而此时,高澄也早在回师途中辞去了太昌四年,时间迈入太昌五年(536年)。
      “十六岁了呀!”
      高澄望着不远处的洛阳建春门,悠然长叹,其中辛酸旁人又怎会知晓。
      ------题外话------
      还有一个四千字的章节,会很晚,大家不要等。
      感谢书友dly291270460的打赏。

第一百五十七章 那年十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