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章一零九一 诘问[1/2页]

第一氏族 我是蓬蒿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样的进言杨延广这些时日听得很多,多到他不仅能够倒背如流,且十分了解其中的道理。
      放开城池,让格兰帝国的商业势力进驻,给予他们方便,让他们把先进的技术带进来,促进吴国的进步与强大,这当然是好的一面。
      可问题在于,这件事绝不只有好的一面。
      这段时间吴国没闲着,无论是否与格兰帝国合作,首先都得深入了解他们,杨延广派了许多人去南海之南调查过,得出了一些结论。
      首先,格兰帝国的工厂就地购买原材料的价格,跟他们出售的商品价格,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没有可比性。
      商品贵,而原材料价格低。
      放开吴国的市场,让对方以低价收买原材料,再高价出售工业产品,那么钱就会都流入到对方手里。
      其次,格兰帝国生产的商品,不仅有许多吴国根本没有,就算是吴国有的那些,无论品质还是方便程度,都远胜吴国。
      如果放任格兰帝国的商品在吴国流通,不用多久,吴国自己的手工制成品就会因为缺乏竞争力而退出市场,届时市场就成了格兰帝国的市场。
      格兰帝国不仅会赚得盆满钵满,吴国商人、手工业者,还会一批接一批消失,直至所剩无几,无数人会失去生计沦为乞丐,社会动荡民生凋敝。
      杨延广用膝盖想也知道,等到格兰帝国的商人们完全掌控吴国商品市场,对方一定会进一步压低原材料收购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加深对吴国的财富掠夺。
      届时,吴国会越来越穷越来越弱,乃至大厦将倾,而格兰帝国会越来越富越来越强,彻底掌控吴国的经济命脉,进而任意拿捏吴国。
      到了那时,吴国名存实亡,他杨延广连个傀儡都算不上。
      这样的吴国,还怎么与赵氏、魏氏相争,杨延广还如何问鼎中原君临天下?
      正因为担心这些,杨延广一直没有答应跟格兰帝国的合作。
      吴国人才不少,书生士子的书不是白读的,管仲等先贤的治国之学大家都知道,明白经济是怎么回事,士大夫们的国家不是白治理的,并不缺乏经验与眼光。
      所以这段时间,多的是人向杨延广进言,不要答应格兰帝国的条件。
      现如今的吴国庙堂,就是否与格兰帝国合作的问题,官员们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日日辩论、争吵不休。
      “王上,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智者应当顺应潮流投身其中,千方百计强大自己,只有愚者才会对其视而不见,最终落得个身死道陨的结果。”
      左丞相张贞吉一番长篇大论说完,见杨延广没什么反应,还想继续进言。
      后者摆了摆手,忽然转移了话题:“我听说北边又有动静了?”
      张贞吉心头一动,暗说王上最关注的果然还是北边:“的确是有动静。自从赵宁成就天人境前往异界,草原就没消停过。
      “这回”
      杨延广轻轻拍打着栏杆:“自从萧燕完成在草原的集权,天元王庭变成天元皇朝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这回元木真要正式称帝,我看我们可以派遣使者去观摩典礼。”
      张贞吉皱了皱眉:“距离典礼还有段时间,根据草原的动静,元木真估摸着是想打一场大胜仗之后,再行僭越登基。”
      “那就打吧。”杨延广下定了某种决心,“如此盛会,吴国怎能不参与其中?”
      张贞吉讶异道:“王上的意思是北伐?!”
      吴国刚刚在中原吃了败仗,这个时候哪里有实力北伐?
      杨延广转头看向张贞吉:“那份影像,想必丞相也看了吧?”
      张贞吉心神一凛,他当然知道所谓“影像”是什么,刘氏把赵宁在异界遭遇伏击的影像传得到处都是,他作为吴国丞相不可能没看过。
      “丞相觉得,赵宁还回不回得来?”不等张贞吉开口作答,杨延广便接着发问。
      张贞吉一下子想到了很多。
      杨延广的问题,当然不是问出口的内容那么简单。
      对方问出口的问题,其实都不需要回答。
      杨延广表达的不是一种疑问,而是一种期许。
      对方期待赵宁回不来。
      “王上的意思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当下与元木真南北呼应?”
      张贞吉领会了吴王的意思,“根据目前的事实,赵宁很可能已经死在了异界,就算没死,短时间也回不来。赵晋没了赵宁这个天人境,实力陡然下降一大个层次,这的确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nb

章一零九一 诘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