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可能跟赵胜利在子弟学校读书,绝对的倒数第一名有关。
大人们都以为赵胜利是憨憨智力低下,很同情他,所以赵胜利当临时工时就没人反对。
临时工可能长期在某个企业工作,但是既没有劳动合同,也没有劳保福利,只是定期结工算钱,随时可能被辞退。
尽管如此,当上一名临时工也并不容易,取得农村紧缺的现金收入是他们进城务工的主要目标。
当然,机械学院这个封闭的小社会还是很讲人情的。
张处长跟赵胜利的妈妈说,只要干满3~5年,如果有机会就可以给赵胜利转为合同制职工。
如果是赵胜利现在不当临时工而是一下子当了合同制职工,那反对的声音肯定会出现。
结果可能连十几块钱的临时工都当不了了。
1980年合同制青年工人都是城里人,经历了知青下乡和待业,他们上班时往往近30岁。
为了一份合同制工,80年代的合同制工人的还是蛮正规的。
煤店的陈果然就是合同工,福利待遇相当于学徒三级,比赵胜利多10几块钱。
合同工聘用期限、福利待遇、工资收入等方面的差距,这些合同工与正规工相比要低一等。
合同工有具体明确的聘用期限,到期一般会续聘,合同更多代表的是与正规长期工不同的身份。
他们仍然有进入编制,甚至担任领导职务的机会比赵胜利这个临时工要好得多了。
赵胜利这种临时工,不能进编制,更不可能担当领导职务。
但是赵胜利来自未来。
虽然他是90年代出生的,但他的身边的一些人的生活经历,和看小说看到的。
赵胜利寻思他只要一步一步来,循规蹈矩的情况下,可能不用5年他就能混进体制内。
甚至可以当小官,这个,赵胜利还是蛮欢喜的!
毕竟,他上一辈子没有当过官,厂里的车间主任并不算是官,上头还有那么多个股东。
甚至连股东的富二代,甚至都可以把他教训的灰溜溜的辞职走路。
所以,赵胜利觉得,现在个体户还是不要当了好!
1980年白沙市上半年合法的个体户还没有一个,哪怕明年个体户如雨后春笋,他赵胜利也不稀罕。
所谓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以前下海做生意,出国洗盘子的人大部分,大部分都后悔离开体制内。
所以,现在赵胜利是铁了心的待在学校当临时工啊!
如此可以说明,赵胜利以前心里面就存在的当官的念头。
他经常看网上看官场的小说,私底下赵胜利很怀疑自己是不是官迷。
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赵胜利喜欢看官场小说。
按照赵胜利心里面的想法,这可能是和性别有关。
男人一般对权势、计谋都比较感兴趣。
在大部分男人看来,有权有势才算是大丈夫。
但是对于大部分男性来说,奋斗一生也只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平头百姓,权势官场这些东西只能是个梦想。
好像赵胜利大学毕业就在一家小厂里当技术员,从来没有真正管过人。
&
第79章 赵胜利好歹是混进体制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