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镇。
一个普通的江南小镇。
镇是因山而得名,辖区内有座旗山,海拔不过七百米,却地形险峻,峰耸壁削,古木苍苍,云烟袅袅。八年抗战时,山上曾驻防国军一个师的兵力,一九四二年二月,这里曾是长沙会战分战场之一。经过21天惨烈战斗,连同师长在内共六百余将士壮烈殉国,旗山主峰竟被日机炸塌百余米,鲜血柒红整个山头。
旗山南面是一片宽广平坦的葱郁原野,靠山脚处有一千年古迹岳武穆抗金点将台。据说土筑的点将台原为七座,七步台一座,高有三丈,即主帅台,为岳飞检阅将士所用;五步台两座,三步台四座,皆为不同等级的部将所用。
在太平天国时期,这儿曾是翼王石达开与湘军首领两江总督曾国藩交锋的主战场。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由于岁月消磨,沧海桑田,战事更迭,当年规模浩大、数量众多的点将台,如今只剩两三座,像几个硕大的坟冢静卧在荒草密林之中。
圩镇上仅有两条长街,横一条竖一条叉成十字形。自十字街心朝东走两百步就是旗山镇镇政府,往南面的尽头是两座学校——镇中学和镇中心小学,还有一所幼儿园;西街为繁华的商业区,那儿有个露天大集市,每逢圩日,便会有大批农夫、商贩从四面八方赶来交易,一时间牛喊羊叫讨价还价高声叫卖此起彼伏,倒也热闹非凡。
东南西北各条长街的两侧高高矮矮的房子一溜儿排开去,几乎一律的上层住人,最底层作店面。店铺多是些百货铺、家电行、药店、服装店、小餐馆、摩托修理店……,总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什么买卖行当,都应有尽有。沿街偶尔也会冒出一两幢鹤立鸡群的楼房,那多半是银行、信用社或者集体商店供销社什么的。
顺十字街朝北而行有幢富丽堂皇的六层大厦,算得上是镇上最好的建筑了,那是旗山大酒楼,属个体经营,老板是个瘸子,姓吴,人们都叫他“飞天吴拐”,真名反倒没人叫了,据说此人不但有钱,而且是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很有来头。
旗山大酒楼地基有两百年历史,前身是几家屠夫卖肉铺和一家理发店,曾被临时征做太平天国一处行宫。理发店有幅非常有名的对联当属人文历史古迹,辗转为飞天吴拐所珍藏。那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经略此地时亲笔手书的木制楹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石达开外号石敢当,不仅是一位形象阳光的大帅哥,时人称赞“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更是太平天国第一勇将,威武万人敌,十六岁参加太平军,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二十三岁时据旗山镇一带数败湘军,把曾国藩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落入长江差点淹死。
翼王是一代名将,也是晚清武学大家,与达摩、岳武穆、张三丰、戚继光、甘风池等并论中国历史最杰出拳术名家,单打独斗从未有过败绩,其绝技连环鸳鸯步独步武林,凌空连环踢出可踹对手于数十丈外。
他和当时武林大豪两广拳师陈邦森比武的故事已成为后世武林口耳相传的典故。
《清稗类钞?技勇类》中记载有甘凤池在酒宴间以棉球击落百步外梅花,显示飞花摘叶暗器功力;金飞用剑将一把掷过来的豆粒,一一劈为两半,显示剑术精妙;松江白和尚行步一周掀起阖室地砖,以两足千斤坠底功慑服好事者;石达开与陈邦森较艺,约定以互击腹部三拳分高下,比的是重拳威力和金钟罩铁布衫……
石达开与陈邦森相约各自击打对方三拳,受拳者不得还击。翼王让陈邦森先出拳,陈邦森重拳打在翼王柔软如绵的腹部,翼王纹丝不动,陈邦森拳头却象打在了石碑上。三拳过后石达开平静如常谈笑自若。轮到翼王出拳了,陈邦森自知不是对手,连忙侧身避让,一记重拳打在他身后的石碑,轰一声石碑裂为数段。
只可惜由于石达开身份敏感,清政府在太平天国败亡后大肆销毁各种对太平天国人物的正面记载,以致翼王作为武林高手在后世的名声远不能和张三丰、甘凤池诸人相比。
石达开在江浙建立太平天国根据地时,曾长年盘踞守旗山镇一带。当地乡绅纠集一帮穷酸文人诬以草寇匪类荼毒生灵写檄文相抵制。曾有一位书塾老秀才意气风发在旗山镇十字街公然张榜抗议,宣讲曾国藩《讨粤匪檄》。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秀才振臂高呼时被石达开部下当场抓获。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老秀才被太平军士兵五花大绑押着游街示众,并定于午时三刻菜市场斩首,一时间观者如潮。
鸣锣开道的半途中,房顶突然跃下一名黑布蒙面的江洋大盗。此人武功极高,使一把精钢铁扇瞬间点翻十几名太平军勇士,空手接下数十支弓箭。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将老秀才松绑放走了。
此人并未伤害太平军士兵,而且立在原地不走,只说:“转告你们翼王,林文龙多有得罪。”
兵丁向石达开急报有人劫法场,功夫了得,只手能接漫天飞箭,使一把铁扇。
石达开哈哈大笑:“石某一生只服两人,天父洪秀全,武举林文龙。年兄来访速速有请。”
石达开也曾是清朝武举,与旗山镇偏远小村林家湾一落弟归田武举人林文龙有过同场较量,马上功夫及文韬武略石达开举世无双,地上功夫林文龙略胜一筹。只因考场腐败,任人唯亲,两人竟皆未入选武进士,双双名落孙山。这从天而降的武林高手就是林举人,而老秀才却是林举人的泰山老丈人。
翼王如此盖世英雄,却对林文龙恭敬有加,尊之为亦师亦友,数度相邀出山,许以高官厚禄,却均被拒绝。
第一次林举人推辞说,父母在,不远游。
林举人父母过世后,石达开已回帝都,仍遣人千里相邀,林举人却坚辞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林某年愈不惑,却无子嗣。现爱妾有孕在身,实不忍离去。
又过了一年,翼王领兵再次绕道旗山镇时,亲自登门拜访,自嘲说:“昔日刘玄德,三顾茅庐请出诸葛孔明。今日石敢当三请汝因何不受?”
林举人说:“林某一生痴武,对名利看如浮云苍狗云淡风清,眼下正闭关潜修一门奇功五百钱。来来来,你我有缘,我今便传你一法,你当知其中妙趣。”
石达开失望之极回营时,命人请街上理发店老板前来剪发。理发完毕后,师傅诚惶诚恐想请翼王为理发店题字。
翼王说:“我十几年来戎马倥偬,无暇吟诗作赋,很久不提笔了,你拿了银两就下去吧。”
“翼王,我是林举人夫人的娘家表哥。平生仰慕翼王风采,所以求之。”
“林举人于我有授艺之恩,既是如此,速速取笔来。”报上林举人名后石达开欣然题写了那幅他一生颇为自负的对联。
数年后,太平天国内讧,急行军中遇百年洪水兵败金沙江大渡河。翼王石达开被清军炮火击中负伤,为保全手下将士,他甘愿束手被擒。在成都公堂受审时,石达开慷慨陈词,令主
第1章 翼王石达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