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方看着富弼,摇了摇头,然后说道:“不是说遭遇雪灾了吗?我想,房倒屋塌是有的吧?”
“调拨钱粮,让那些灾民自己重建家园,这种事情,难道就不叫事吗?”
这些人的眼睛,都是长在屁股后边的吗?这么简单的事儿都看不见?
或者说,你们一回家,是不是就当起了大爷啊?眼中一点点的活儿都没有啊?
在你们眼中,议论朝政才叫事?才叫工作?才配拿工资吗?
“但是……如果那些灾民不愿意,最后暴动的话……”
韩稚圭在旁边一脸迟疑得说道。
这种想法,可不止他一个人这么想,包括旁边的皇帝,也有这种担心。
宋方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但凡有一丝活的希望,谁愿意去做那种掉脑袋得事情啊?陛下,你真以为,那些灾民们都是快意恩仇的豪侠?整天想的就是仗剑走江湖?”
“没有的事啊!要是能一生安逸,谁愿意颠沛流离?”
宋方这话说完后,所有人都不吭声了。大家都在想着,这宋方的话,好像……
是有那么一点道理啊。
不过……
仁宗还是有点犹豫啊。
因为他想起来了以前革新的事情了。
说起来,宋方现在的想法,何尝不是一种想要推翻祖宗规矩的革新呢?
他也知道,大宋的财政很紧张。当年,他也曾经踌躇满志,然后让范仲淹大刀阔斧得进行改革。
可是最后呢?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啊。
想要改革,势必要牵动很大一部分人的利益啊。而一旦那些人抱团反抗的时候……
那力量,别说是范仲淹了,就连自己,都忌惮无比啊。
眼前这些重臣们,绝大多数,都是那个阵营中的啊。
因此,仁宗还是迟疑了。
旁边的韩稚圭摇了摇头,然后说道:“这事儿还是不行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真要是那密县闹起来的话,这边肯定要乱得。”
“老祖宗当初定下来这法子的时候,肯定都考虑周全了。我们……”
“韩大人!”
宋方直接出言打断了对方的话,然后沉声说道:“考虑周全是吧?那我倒是问问,将来真要不起这么多的军士,怎么办?”
“让他们去死吗?”
老韩恨不得脱口而出:“那就让他们去死!”
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说这样的话。要是真说了的话,他这官儿就不用当了。
可是……宋方的这个问题,所有人都没有办法回答。
因为谁也想不出,除了让那些人去死,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难不成,真的要加赋税吗?
但是……这赋税是说加就加的吗?
这赋税只要一加,逼反的百姓只会是越来越多。
仁宗有点心动了。
没错啊。
这个问题,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大家不能活在梦里啊,以为无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不会出现了。
这个问题积攒下来的话,那弊端只会原来越严重,这和讳疾忌医是一个道理的。
你生病了,不去治病,光想着无视它就行了?那最后死的是谁啊?除了自己,没有别人了。
军队……军队可是一个大问题啊。
想到这里,仁宗看着旁边的宋子京,就有点不高兴了。
你可是朕点出来的三司使啊。可是专门管钱袋子得啊。这上一个大管家才被朕撵走,你这就准备迫不及待得步那张安道的后尘了吗?
这么多和你专业对口的事情,你都不知道,问你什么回答不上来什么,我要你干嘛用啊?
人家宋方呢?一个业余选手,不仅把你这专业的东西给摸透了,还把别人专业的活儿都给掌握的一清二楚。你说说,你好意思吗?
不过……
这宋方怎么知道这么多呢?
仁宗想了想,好像……
这上朝的时候,有人经常提这方面的数据,估计宋方也是把这些数据给记住了吧。
果然是一个肯用心的好臣子啊。
要是这大宋所有的人臣子都跟宋方一样,愿意这么用功的话,那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仁宗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行吧,可以试一次。不过……吩咐下去,让下边的官吏盯紧点。至于说周围的人……”
“也都盯着点,包拯跟着一起去。”
韩稚圭又站出来说道:“陛下,这可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啊,这……要是真的有人趁机造反,那后悔都来不及了啊。”
老祖宗的规矩都传下来多少年了,什么时候出过岔子啊?这是效果,摆在眼前的效果啊。
&nbs
第258章 睁眼睡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