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作家毕淑敏在35岁的时候,考上了一所夜大。每天下班后,要穿越五条街道去读书。一天傍晚,台风突然来了,暴雨如注。老师还会不会来上课呢?她拿不准。那时,电话还不普及,打探不到确切的消息。考虑了片刻,她穿上雨衣,又撑开一把伞,双重保险,冲出屋门。风雨中,伞立即被劈开,成了几块碎布。雨衣也背叛了她,鼓胀如帆,拼命要裹胁她到云中去。她扔了雨衣,连滚带爬赶到了学校,看门的老人却说,从老师到学生,除了她,没有一个人来!
那一瞬,她非常绝望。不但是极端的辛苦化为泡沫,更有无穷的委屈和沮丧。
老人见她失魂落魄的样子,让她进他的小屋歇口气。伴着窗外的瀑布般的水龙,老人缓缓地说,她以后会有大出息。她说:“我是一个大傻瓜啊。”老人说:“所有的学生里,只有你一个人来上学了。看,暴风雨是一个筛子。胆子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识和最不怕吃苦的人。”那一瞬,好似空中打了一个闪电,毕淑敏的心被照得雪亮。
是啊,也许毕淑敏不是3000名学生中最聪明的,但那晚的暴雨,让她知道了,她是3000名学生中最有胆识和毅力的人。
这使我想起自己小时侯,大人们在筛豆时的情景:为了把颗粒饱满的豆粒和那些秕子、沙粒区分开来,大人们往往把它们一起放在筛子里,来回晃动,这样颗粒饱满的
第6章留在筛子里的豆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