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时有回声传回。
      它被自己的回声吓了一跳,颤抖着腿想要逃窜。
      宋延年安抚的摸了摸大毛驴脖颈的鬃毛。
      “嘘嘘!不怕不怕,这天躁有雨,人躁有祸,毛三寸你也一样,遇事千万不能焦躁。”
      “急了你就惨喽。”
      “对喽,就是这样,要乖噢!”
      在宋延年的安抚下,大毛驴真的安静了下来,它温顺的跟在宋延年身旁。
      宋延年打了一道破瘴符,鬼打墙消散,村里的模样逐渐的显露,灵韵之气运转在眼部,此时虽是夜半子时,但在宋延年眼里却犹如白昼。
      这鬼打墙消去了,宋延年又紧皱起了眉头。
      方才天黑,他没看清这石瓮厝的地形,此时灵韵之气运转在眼部,他又处在村中高地,这才发现此地居然是风门之穴的风水局。
      何谓风门,《阳宅天元五歌》经云,“风门通八气,墙空屋阙皆难避,若遇祥风福顿增,若遇杀风殃立生。”
      原先这风门多是用于宅院的风水,但这石瓮厝,居然将整个村子,当做一座宅院,布成了一个风门之穴的风水局。
      那一栋栋屋子,就像是棋盘上的棋子,错落有致的坐落在这片山林中,每一栋房子的位置看似随意,其实各有深意。
      这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风水。
      好的时候自然是全村都好,坏的时候,可就糟糕了,鬼物一出,就是一个大鬼。
      宋延年自问自己是布不出这样的风水的,当然,主要是他没那么多银子盖这么多的房子。
      大手笔啊,惹不起惹不起!
      他牵着毛三寸的缰绳,调头就要往回走。
      大毛驴轻吁,一张驴脸拉长,似在嘲笑。
      宋延年拍了它的大脑袋,“想啥呢!我这才不是逃跑。”
      他思索片刻,一本正经道,“这叫战略性后退。”
      “再过个二十来天,我就得府试了。”
      府试,多么重要啊。过了府试,他就能参加院试,院试榜上有名的话,他就是秀才公了。
      这种时候要是受了点什么伤,秀才公的名头可就飞了,那他家四丰该多失望。
      这样想着,宋延年脚下的步子加快,只想离这明显有名堂的村子远一些。
      在快到村口的时候,他又停下了脚步......
      无他,前头的来路它变了,方才还是一片山林,此时却变成了一座万丈悬崖,再走两步,整个人就得跌倒山崖下了。
      一人一驴吹着凛冽的山风,宋延年往前走了几步,探头看这只在咫尺的悬崖。
      流云泄动,崖底雾气缭绕,成群的流萤就像是山间的精灵,为这悬崖添了几分瑰丽。
      但它再俊秀,也是座真山啊。
      宋延年燃了一柱清香问山神,香断火灭,他叹了口气,看来这山灵铁了心要留他进村。
      这下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也罢,他就进村看看。
      “走走走。”
      宋延年回头,牵起躲在后头的大毛驴,一人一驴往这石瓮厝走去。
      往前走了几百米,转过一个竹林,宋延年就看到了童先生说过的同福客栈。
      这一路走来,好似打破了什么禁忌,一路畅通无阻,耳朵里渐渐有蛐蛐儿以及各种虫子的鸣叫。
      同福客栈点着几盏灯火,可见里头有一些客人借住。
      客栈有了些岁月,但它的主人是个勤快的,将它打理的干净又清爽,那些陈旧的痕迹,刻在它身上不见破旧,只为它添了几分底蕴。
      此时门口挂着两个大大的灯笼,红红通通的。
      宋延年看了一眼,又是这般大的灯笼,为啥都爱挂这红灯笼呢?
      他想起了他家小聪哥的喜事......
      “有人吗?”
      宋延年才在客栈门口探头问,里头就走出了一个斑驳白发的老太太。
      老太太热情的从宋延年手中接过缰绳,“我来我来。”
      她的手不经意碰到宋延年的手,脸上顿时一阵的心疼。
      “哎呦,小哥儿这般迟了还赶路,这春天的夜风可不敢小瞧了,快快,到屋里暖暖。”
      宋延年搓了搓手,笑着道谢,“多谢婆婆,没事,只是一时吹了风,一会儿就暖起来了。”
      老太太牵着毛驴,感叹了两句,“这年轻就是火气旺,要是我老人家吹了风,可没这么轻松喽。”
      “?悖?獯竺?砍さ每烧婢?瘢
      将大毛驴安顿在柴房那儿,老太太很快就回到了客栈大厅里。
      说是大厅,其实也就是个稍大一些的屋子,屋子里摆着三张长桌,还有零零散散几张凳子。
      宋延年在一张长桌上坐了下赖:“有什么饭食?”
      老太太拿了一块布,简单的擦了擦桌子。
      “前儿刚下了场春雨,老婆子我见山间春笋破土而出,水分足又鲜嫩,我便挖了许多,这两日都是春笋,有辣炒春笋,笋炒肉丁,酸笋鱼头汤......”
      宋延年听了一耳朵的竹笋,不免头昏,“这么多笋啊......”
      老太太不乐意了,她扔了桌布。
      “笋怎么了,我可听先生们说了,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餐餐笋炒肉!”
      “这竹笋,可是好东西。”
      别看她老婆子一把年纪,这石瓮厝来来往往的学子可多了,她这辈子见过的学子多,也是学过几句斯文话的。
      宋延年哭笑不得,他从怀中掏出银子,往桌上一搁,“行,听老太的。”
      “那就来一碗米饭,再来份笋炒肉丁和酸鱼汤吧。”
      说完,他顿了顿,乐乐呵呵的调侃自己,“今儿,我就做个不瘦又不俗的人,哈哈。”
      这才像话!老太太满意。
      “好嘞!”她笑成一张菊花脸,朝坐在柜台后的老头子喊道,“老头子,该掌勺了喽~”
      老人家抬眼看了宋延年一眼,沉默的起身往后厨走去,老太太来到柜后,一屁股坐在方才老伯坐过的地方。
      饭菜上桌时,着实惊艳到了宋延年。
      只见春笋切得不大不小,翻炒过的色泽如玉片,几丝肉丁,更衬出了笋的清香,真不愧是寒士山珍。
      而另一道的酸笋鱼头汤,味道就更是霸道了。
      鱼头汤酸而不臭,吃一口鱼,鱼肉鲜嫩味美,喝一口汤,酸爽又淋漓,让人拿起汤匙就放不下来。
      就连那米饭,也比平日里吃的米饭炊的更好,粒粒分明,一股米香随着热气喷鼻而来。
      老太太在柜台后抬眼,笑问,“好吃吧,这可是我去年夏天采的六月笋做的笋丝。”
      “我们老话都说了,要吃鱼汤七十二,说的就是鱼头要配这六月笋丝。”
      ......
      老太太如数家珍,突然楼上厢房里传出一声惨叫,随即一个狼狈的身影从楼上翻滚而下。
      王昌平趴在地上,闭眼哀嚎:“鬼啊~”
      宋延年咬着一片笋,看着地上的书生:又是你,肾虚又脾虚的王书生。
      ......

第 61 章 第 61 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