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六章 不负华夏[2/2页]

唐士无双 大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门心思想着当纨绔,做地主,那是对这种机缘的极大浪费,也是对华夏民族的不负责任。
      毕竟千百年后,华夏沦陷,国人被当做猪狗对待,那可能就是你的不作为所造成的。
      既然如此,不如改变一下,最起码得把某岛国的气焰打下去,让他们几千年都抬不起头最好。
      张小敬霍然起身,直勾勾的盯着谢昭,浑身弥漫着难以形容的煞气,他本是军中最精锐的悍卒,以他的战功,混个爵位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因为某些原因,堕落成了一个不良人。
      之后,如同所有郁郁不得志的人一般,就此沉沦。
      但是他心中也有坚持,不愿同流合污,纵然身处泥潭,依旧能保持本心。
      所以他嫉恶如仇,在长安横行无忌,得了个五尊阎罗的称号。
      李承道浑身冷汗直冒,他觉得自己与这两位相比,他们才像是要造反的,自己简直如同白莲花一般纯洁无瑕。
      言语之间对皇族不敬,对勋贵不屑。
      这种人,简直天生就是造反的料,不造反还等什么?
      张小敬看着谢昭,眼神很是微妙,要不是与谢昭朝夕相处了一年多,他也会认为谢昭会造反。
      “谢昭,我们是大唐人。”
      “某知道。”谢昭语气幽幽,道:“所有某没想着造反,能活着就很不容易了,造反这种事情,太过劳心劳力,再说了,那把椅子也不见得有多好坐,坐上去夙兴夜寐,案牍劳形,一年到头除了过年,就没几天闲功夫,早晚会累死在上面。”
      谢昭与李承道同时无语,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他竟然毫不在乎。
      不过他们认为谢昭说的没错,皇帝这个职业,不仅危险,而且短寿。
      皇帝往往死于非命,常常被杀,六成活不到四十岁。
      当皇帝的都希望活一万年,但实际上他们的平均寿命还低于穷苦百姓。
      根据有生卒年代记载的大致统计一下,中国有史以来的四百多位皇帝活过九十岁的一个没有,活过八十岁的有五位,活过七十岁的有十位,活过六十岁的三十八位,活过五十岁的六十二位,活到四十岁到四十九岁的有五十五位,三十岁到三十九岁的有六十二位,其余都不到三十岁、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就有二十九位。
      “皇帝”的吸引力极大,所以有些人“过把皇帝瘾”就死也心甘情愿。比如,“十六国”有个鲜卑族慕容泓建的“西燕”,从建国到灭亡总共十一年,居然换了七个皇帝,而这七个皇帝的更迭是在三年内完成的,仅公元386年,“西燕”就换了五个皇帝,两个半月换一个;且在这年的一个月内就四易其主,平均七天半换一个,跟换一次“创可贴”的时间差不多。
      还有一个典型,就是杀死隋炀帝的那位名将宇文化及,兵败后还想过把皇帝瘾,叹曰:“人生固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于是称帝于魏县,国号许,年号天寿。不几天窦建德就“擒化及,与其两子同时处斩,许亡”。
      别人或许难以理解,但是张小敬竟然很奇妙的懂了。
      对谢昭的回答,张小敬很满意,他抱起横刀,站了起来,居高临下的盯着谢昭,面上显出肃穆之色,沉声道:“谢昭,记住你今天的话,某在长安看着你!”
      谢昭微微一笑,对张小敬躬身施礼。
      某种意义上来说,张小敬才是个纯粹的大唐人,他可以不计较利益,甚至不计较生死,为了自己心中的大唐,不惜以一身污名行走在长安。
      李承道看着张小敬高大的背影,神情复杂。
      “真乃壮士也!”
      这是李承道的心里话。
      谢昭瞥了李承道一眼,呵呵笑道:“为师今晚有事,就不回来睡了,看好家。”
      李承道闻言,好奇道:“老师约了友人宴饮吗?”
      谢昭呵呵一笑,道:“大人的事小孩子少打听。”
      李承道不知怎地,就想到了清秋院,心里痒痒的,扭扭捏捏道:“老师宴饮,学生可以在一旁伺候。”
      呵!毛还没长齐就想着逛窑子?
      谢昭果断拒绝了李承道,语重心长道:“你还小,有大把的好日子,这等迎来送往之事,再过几年你再出头也不晚。”
      李承道神情肃然,“学生已经十二岁了,可以为老师分忧了。”
      “不!你不行!”
      谢昭一脸严肃道:“小孩子就该读书习武,好生在家待着,《三字经》抄写一百遍,为师明日回来检查。”

第十六章 不负华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