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情使然,民心使然!
谢昭大手一挥,道:“老曹,明日就去蓝田县衙,找崔云,远亲不如近邻嘛,挣钱的事儿,先紧着蓝田县的人,若是还不够,再从周围的地方招人。”
“喏!”
曹破嘿嘿笑道:“这下子崔云能高兴疯了,这可是天大的政绩啊!”
“阿兄,什么是政绩?”吃完了桂花糕的李婉顺一脸天真。
“就是政绩啊!”谢昭刮了刮她的鼻梁,笑呵呵的道:“有了政绩,才有饭吃。”
“那阿兄肯定有大大的政绩,咱们才能吃好吃的。”
“那是自然!”
众人哈哈大笑,不远处,程处默、尉迟宝林几位纨绔汗流浃背,满含泪水。
快乐都是别人的,痛苦却是自己的。
就算是谢昭不在,他们也没有空闲,整日里被当成驴使唤。
今日,他们在张大象的带领下,测量土地,在地上以白灰按照图纸画出一块块地方,为将来的建设做准备。
至于为什么是张大象是他们的首领,不要问,问就是人家聪明。
张大象如今已经成了先生的得意门生,看先生的意思,似乎有收入门下的打算,这让几个纨绔很是吃味。
不过,谁让人家张大象懂的多,说话又好听,又能充分理解先生的意思呢?
这就是差距啊!
“要不,咱们逃吧。”房遗爱终于扛不住了,整日的干活,哪有在长安来的爽快?想去平康坊就去平康坊,想去教坊司就去教坊司。
“逃?”程处默嗤笑道:“某是何等人物?就算是累死,也得做到底!阿耶说了,要是赶回去,腿打断!”
程咬金说腿打断,那是真的会打断。
尉迟宝林也摇头道:“你若是想走就走吧,先生不会阻拦的,杜荷不就走了吗?也没见先生说什么。”
秦怀道呵呵笑道:“李崇义昨日也走了。”
牛师赞也道:“你想走就走呗,何苦拉着俺们一起?”
房遗爱看了看谢昭的方向,恶狠狠的道:“就你们会做好人,叔玉,你怎么说?”
魏叔玉摇了摇头,道:“阿耶说了,先生没说话,不准回家。”
房遗爱迟疑了一下,咬了咬牙,道:“你们能坚持,某也能!”
程处默呵呵一笑,转身去干活去了。
如今最先规划的是村子里的住房,一百户人家,每一家都要建一栋独立的房子,而且还要留足宅基地,毕竟庄子不可能一直不发展不是,以后孩子娶媳妇还要盖房子呢。
规划宅基地不算是个轻松活,尤其是还要留足道路。
谢昭的规划中,庄子建在了南山脚下,以南山为线,辐射开来。
最主要的还是??河边上的那些娱乐设施、店铺等等。
长安虽好,但是已经没有多少闲置的地方,已经几近饱和了,再过几年,大唐人口暴增,长安更是会变得拥挤不堪,大唐各方的商贾、世家,乃至文人,都会往长安来。
所以谢昭没想着在长安施展本事,因为他有很多事情,不方便在长安做。
比如科学研究之类的,这种事情需要严格保密,长安人多嘴杂,说不定就会引人窥视,到时候泄露了倒是无妨,万一有人说他要造反,违背人类道德,毕竟麻烦不是。
南山就不同了,这里可以说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什么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李世民也管不到这里。
虽然他知道自己的家将、庄户之中,肯定有李世民的眼线,而且肯定不是一个两个,但是只要自己做的事情是对大唐好的,李世民不仅不会怪罪,还会大力支持。
至于别人,他可就不敢保证了。
历代以来,诸多大人物为何臭名昭著,这其中固然有他们做事过分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文人的一张利嘴,一根秃笔。
掌握了文化上的话语权,一旦当权者对他们稍微严苛一点,他们可以随意编排君上。
比如纣王,比如隋炀帝,都是受害者。
人家纣王不过是向从奴隶中提拔一些有才能的人,就惹怒了八百诸侯,不过纣王头铁,硬顶着压力干,最后的结果,那就不用说了。
实际上真实的商纣王并不是如此残暴,而是一个实打实的明君。
你看看他的罪名,一牝鸡司晨,二祭祀不修,三不任用亲族,四频繁征战造成了到处都是流亡的人。
古代妇女是没有参与朝纲的权利,偏偏商纣王这一时期,妇女地位极高,不仅能参与朝纲,还活跃在各个领域。
这一点往往被后世所诟病,所以周朝认为商纣王让妇女掌握如此之大的权利,是昏君才有的行为。因此苏妲己成为了商灭亡的原因之一。
夏商周时期,祭祀多用活祭,奴隶往往都丧生于祭祀之礼。商纣王作为商朝最后一任君主,他能征好战,抓来的奴隶也并未用活祭。
在商纣王的号召下,活祭比以往减少了很多。这在当时受到了很大的非议,作为一个什么都要占卜祭祀的时代,商纣王的做法可谓是引起了众怒。以至于周朝的典籍都将不祭祀先祖的罪名安到了商纣王的身上。
除此之外,商纣王对于巫术占卜很是抗拒,在很多时候,都违背占卜结果去做事,这一行为直接得罪了当时手握大权的祭祀,让商纣王无辜背了个罪名。
商纣王第三和第四条罪名可以合在一起说。因为他一改当时的唯贵族适用的作风,提拔非贵族的人做官,再加上常年征战与贵族阶级有了较多的矛盾,所以这两条可以合为一条。
虽然纣王从底层提拔人才这个做法本是一件好事,但这种做法触犯了贵族阶级的利益,再加上从底层上来的能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对于典籍和规章制度的使用有一定的困难,他们的出身也无法融入贵族的圈子,只好唯纣王是瞻。
这就像一个轮回,纣王越是这样亲信自己提拔上来的势力,越与能够拥立统治者的贵族势力离得远。更何况纣王少年才俊,未免心高气傲听不进身边人的规劝,一味的刚愎自用,这也让纣王在后世颇有恶名。
至于隋炀帝,除了急功近利一点,想要急切的做出一些功绩来,其实并没有什么错。
最起码他活着的时候,天下百姓都能吃饱饭,人口暴增。
而且他修的大运河,用了一千多年,到谢昭的时代,还一直在用着。
这两个人最大的罪名,大约都是奢靡无度,宠信后宫了。
不过奢靡无度有时候不见得是坏事,只是有些人没办法奢靡,羡慕嫉妒恨罢了。
至于后宫的问题,呵呵,纣王满打满算后宫也就那么几个人,隋炀帝荒唐了一点,不过他的后宫,也没有李渊的后宫庞大,更比不上历朝历代的三千嫔妃。
谁还没个喜欢的姑娘了?跟姑娘多睡两次怎么了?
你们一个个三妻四妾,夜夜笙歌的,皇帝就只能夙兴夜寐,眼馋你们是不是?
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李世民与纣王的相似性很高,大唐的女性地位,远超历代,更是甩了后面的朝代几条街,在战争上,更是头铁的很,但凡有敢挑衅的,那就弄死他!
不过就算是干的再好,史书嘛,那都得是文人来写,就算是李世民,因为跟世家门阀的冲突,不也是毁誉参半吗?
更何况比李世民头还铁的纣王、隋炀帝?
谢昭觉得自己注定要青史留名的,先期还是不要跟这些人起冲突的好。
他倒是不怕,他又一万种办法让那些人闭嘴,只是他不想陷入这种争斗的怪圈中。
天天忙着打嘴仗,就没法做事了。
如此,便敬而远之吧,等一些尘埃落定,再修理他们也不迟。
第三十四章 明君与昏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