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是孔颖达与王?,也是当代大儒。
至于为何五位老夫子联袂来到了这小小的南山庄子,其中还有些缘由。
孔颖达与王?,是因为李恪与李泰哥俩,这小哥俩憋着心思要出宫,但是最近太乱,被长孙发现之后,丢进了弘文馆,与李承乾一起读书。
读书期间,李泰不服孔颖达的儒家观点,于是与孔颖达辩论,说《论语》太过艰涩难懂,不利于启蒙,不如《三字经》。
孔颖达是何许人也,《论语》煌煌巨著,乃是儒家的根基,读书人不读《论语》,还是读书人吗?
于是孔颖达让李泰说一说什么是《三字经》,李泰自然是从善如流,把阉割版《三字经》背了一遍。
孔颖达惊为天人,从李泰口中得知是谢昭所著,于是拉上老友王?,在弘文馆内找褚亮的麻烦。
褚亮自然是莫名其妙,及至两位老夫子解释了一遍,才一脸为难,说谢昭虽然是校书郎,但是许久没有当值了。
于是,褚亮被两个老夫子喷了一遍。
至于陆德明与李纲,他们都快八十了,早就隐居,不问世事了。
这两个老夫子听闻李世民覆灭突厥,自然要来长安为李世民贺,于是就来到了房玄龄家,毕竟房玄龄是李世民的头号马仔,冷不丁遇到了正在摇头晃脑诵读《三字经》的房遗爱。
后面的事情就不用说了,总之五个老夫子在弘文馆碰了头。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为国举才也好,见猎心喜也罢,五个老夫子一合计,咱们去南山看看吧,左右现在长安乱糟糟的,出去走走散散心也是好事不是?
谢昭得知有五个坐着牛车来南山庄子的老夫子,顿时就乐了。
这年头坐车是有讲究的,牛这种生物,是极其珍贵的物资,寻常人敢坐一个试试?官府立马就能把你送进大牢。
有点身份的年轻人,比较喜欢骑马。
年纪大一点的,就比较喜欢马车了。
坐牛车的,绝大多数都是连皇帝都不想招惹的人,因为他们这些人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大儒!
是的,这年头,能坐牛车的,你不仅仅得有身份,还得是大儒,不然别人能喷死你。
就算是庄子里年纪最大的梅盐,今年都六十八岁了,他也不敢奢望坐牛车,没那个命啊!
至于这五位老夫子来庄子的缘由,谢昭自然心知肚明。
《三字经》教出去也有段时间了,这么长时间的发酵,长安城内但凡有点见识的,都不可能视若无睹。
毕竟这本书的意义不同,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其文通俗、顺口、易记,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古往今来位列第一的启蒙读物,但凡一个读过书的人,都能看出其意义来。
不过为何这五个老夫子先来了,谢昭有些想不明白,莫不是自己的学生们过于敝帚自珍,或者那些憨货根本就没想着流传出去?
不过一波收获五只老夫子,谢昭还是很满意的。
所以,他听到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就通知了郑观音,带着李承道与李婉顺,一溜小跑,迎接老夫子去了。
这不怪他舔狗,报信的曹破虽然不认识李纲、陆德明,但是孔颖达、王?那是见过的,这两位位高权重,在五个老夫子中却很明显地位低下,其余三人在士林的地位,那就更不用说了。
谢昭远远的便看到了褚亮,不由心中一惊,因为褚亮的牛车只排在了第三,最前面的那位,眼瞅着垂垂老矣,似乎一阵风就能让他驾鹤西去。
妈耶!这特娘的要命啊!
这俩老头万一哪一个在南山出点岔子,别的不说,李世民就能弄死自己,天下读书人,只怕能把南山都平了。
于是乎,谢昭赶紧上前,恭恭敬敬的施礼道:“后学莫进谢昭,拜见诸位夫子。”
李承道都吓懵了,谢昭不认识,他认识啊,不仅认识,还见过不少次呢,那是他亲爹的老师啊!
“李承道,拜见德明先生、文纪先生、希明先生、冲远先生、叔?先生。”
谢昭顿时一个哆嗦,妈耶!某这是要发啊!
这五位,若是俺官阶,无疑是孔颖达最高,但是论学术地位,以陆德明为最,这才是陆德明居首的原因吧?
读书人嘛,就好这一口,在自己的领域,谁也不服谁,但是这五人明显以陆德明为首,很明显都服他。
第四十一章 五只老夫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