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六章 慢慢来,不急![2/2页]

唐士无双 大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是一个很要命的事情,官方不认证,没有人愿意去你那里读书。
      当年始皇帝焚书坑儒,其实是为了断绝儒家吗?自然不是。
      始皇帝是为了禁私学,秦代郡县普遍设有官学“学室”。
      “学室”中的学生称为“弟子”,“弟子”的来源有一定限制,规定至少必须是“史”的儿子。
      所谓“史”,即是政府各级机关的文书、书记、档案员等低级文官。为了便于管理,“学室弟子”都立有花名册,政府官吏不仅可以随时使唤他们,还可以笞打他们。
      当然,对于弟子,政府也有一些优待,可免除兵役和徭役,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大的照顾。
      秦朝的指导思想是法家学说,认为“百家之学”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丞相李斯说:“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意思是说,现在私学学生不学今而只学古,用古来反对当今的政策,惑乱百姓。
      又说:“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意思是说,诸生根据他们在私学所学的思想来诽谤朝政,这些人听到朝廷法令公布,就各自利用其所学来议论,进入政府机关则口是心非,走出政府机关就参与街谈巷议。
      李斯说,如果私学不加以禁止,就会使皇上的威势降低,下面的党羽形成。
      禁止就便利安定了。于是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禁私学”的建议,颁“禁私学”令。
      秦始皇晚年,迷信神仙,欲求“不老之药”,派遣徐福等下海求仙,徐福等一去不复返。
      再派遣方士卢生、侯生求仙觅药,卢生、侯生求仙不得,恐被处死,又相继逃走,秦始皇大怒,下令拘讯有牵连的方士和儒生,最后亲自圈定“犯禁者”460余人,活埋于咸阳。
      这就是历史上的“坑儒”事件。
      说到底,焚书坑儒是被曲解了,人家秦始皇只是对骗自己的那些人起了杀心,真正有本事的,根本就没动手,不然也没有七十二博士了。
      封建社会,你敢骗皇帝,死了也活该。
      偏偏历史是有胜利者书写的,焚书坑儒事件,就被曲解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咳咳......
      话题偏了。
      且说谢昭,他筹建书院的目的,自然不只是教学生这么简单。
      有些东西想要出现,得有一个合理的名头。
      现在他能拿出来的东西,还算是合理,毕竟还没超出这个世界的技术范畴。
      等哪一天他突然间弄出来电灯,你该怎么解释?
      再弄出电报、电话来,又该怎么解释?
      你这千里传音,万里通话的,皇帝还能掌控的了你吗?
      你要是再弄出飞机来,那就不好意思了,别飞了,下去吧,阎王爷想跟你聊聊地府的建设问题。
      皇帝这种生物,都是控制欲爆棚的,做事不能过于嚣张,不然皇帝第一时间就会弄死你。
      毕竟,很多在后世看似寻常,在这个时代却如同神迹一般的东西,对于这个时代的冲击太大。
      皇帝宁愿不要,也不会让外人掌控这些东西。
      所以,事情要一步步来,慢慢来。
      你想用电,先把电磁概念提出来,循循善诱一下,发电机还远吗?
      你想坐汽车,弄个大茶壶提示一下,蒸汽机还远吗?
      过程虽然曲折一点,但是安全啊!
      你特么直接造出一辆汽车来,只怕第二天就横尸街头了,还想着震惊世界呢?
      都是扯淡!
      人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一步到位的事情要是天天做,就离死不远了。
      因为难以接受的人实在太多,地位实在太高,为了让自己多活几年,不至于心脏病突发,那么你就去死好了。

第六十六章 慢慢来,不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