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世民一看,非常高兴,这些建议有根有据,“事皆合旨”,非常符合自己的心意。但李世民觉得奇怪,常何平时并不谙熟为政之道,怎么转眼之间会有如此惊人的才能?就拿奏章里写的意见问他细节。
常何是个老实人,便说了老实话:“我哪有这本事提出这些建议?这都是臣的家客马周教我这样说的……”李世民听了常何的汇报后,十分惊喜,当即下令:朕要马上见见这个马周!
可是,派去召见马周进宫的人去了好半天还未回来。求贤心切的李世民等不及了,又派人去催。派的人回答说“就来”,但还是不见人影,李世民又叫人去催。
原来性情高傲的马周居然摆架子拒绝进宫,直到第四次派出使者才从容随同入宫。
李世民与这位出身低微的落魂文人相见恨晚,连连向他咨询国事,十分投机。李世民非常赏识马周,立刻让马周到掌管机要的门下省任职。没过一年即任命他为监察御史,最后官至中书令(宰相),成为李世民的重要谋臣与得力助手,可谓一“折”成名。
李世民为褒奖发现马周的“伯乐”常何,还特赐给三百匹锦帛。
马周就这么平步青云了,出现这种“柳暗花明”的转机,似乎带有某种戏剧性。
通常情况下,马周式的人才都是默默无闻的角色,没有机会显山露水。
假如他的顶头上司常何是个嫉贤妒能之辈,抱着“武大郎开店”的心态,排斥能力超过自己的下属,如果不是碰到李世民这种独具慧眼、善于识才任贤的领导人,那种“领导出名,人才埋名”的现象就不可避免。
其实,李世民之看重马周,绝非心血来潮,一时兴起,他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因此他通过对马周的“零距离”接触和考察,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所以,就不问出身、资历、背景、关系等因素,破格提拔,大胆使用。李世民提拔重用马周,固然是马周的幸运,但得英才而助之,又何尝不是李世民的幸事?
其余的先生,多是陆德明的英雄贴招来的大儒。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祖孝孙,乃是当代算学大师级别的人物。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他这个人,但是必然知道他太爷爷。
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第七位的牛人!
就算是在后世,借助工具,圆周率的精确,也不过比祖冲之多了那么一点点而已。
遗传是个很玄学的事情,有时候一对夫妻都很聪明,但是偏偏儿女一个个瓷笨瓷笨的,有时候一对夫妻很寻常,偏偏能生出聪明绝顶的孩子来。
但是绝大多数数学家,只要不是近亲结婚,生下来的孩子,大多都是聪明的令人发指。
祖冲之的子孙,就很好的继承了他的数学智商。
虽然比不得祖冲之的成就,但是祖冲之的成就,跟他儿子祖??有莫大的关系,许多数学研究,其实都是他儿子帮着他完成的。
祖??更是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祖孝孙是过继给祖冲之的,虽然都是一脉相承,但毕竟不是正宗,却也靠着家学渊源,混的风生水起。
之所以是过继,是因为祖冲之的嫡系孙子祖皓,在大宝年间造反,一家子被杀的干干净净。
范阳祖氏为了不让他这一脉绝后,就挑了个聪明的过继给了祖皓。
这便是祖孝孙。
祖孝孙年纪不小了,与陆德明乃是铁杆好友,而且还做过官,乃是范阳县男,过了年,李世民刚提拔他做了太常少卿。
不过陆德明伸出了橄榄枝,这老头立刻就挂冠而去,来到了南山。
这事让李世民气的不轻,不过这老头也六十多岁了,他也不好意思苛责,只能吃了这个闷亏。
谢昭自然是乐见其成,李世民手底下大才很多,像祖孝孙这样的更是多如牛毛。
你说他们一个个都是科学家,在政治上能有多大建树?不弄过来着实是浪费人才!
第一零四章 马周、祖孝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