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二三章 传承[2/2页]

唐士无双 大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发展到要造老子的反,结果步了叔叔、另一个齐王李元吉的后尘。
      老六梁王李?忠膊皇呛枚?鳎??炀椭?赖嚼习傩兆?诘卮蛄裕??钍烂褚簿醯米约赫飧龆?邮歉觥扒菔蕖保?罄词浅に镂藜山枳拧胺恳虐?狈窗浮卑阉?鞣潘懒恕
      最小的老十四曹王李明,据说在晚年,竟然和老百姓串通谋反,被贬出京城,还被贬谪地长官逼死了——串通老百姓谋反,好奇怪的罪名。
      剩下的老七郯王李恽虽然用纵情声色来表明自己绝无野心,但还是被诬告谋反,只好自杀以保全家小。
      老九就是李治,其实大唐在他手里已经名存实亡了,大唐也变成了大周,如果不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武承嗣太不争气,如果不是狄仁杰事先埋下伏笔,最终干掉了诸武和二张,夺回了李氏江山,那从李治之后,就没有大唐了,大唐也就重蹈秦隋覆辙,二世而亡了。
      李世民教子无方最能体现在李承乾身上,这个小子按说在一帮忠诚正直的文臣武将影响下,应该是文能执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可是被立为太子之后,好的不学坏的学,性格还挺暴戾,后来瘸了之后,更是变本加厉。
      结果是东宫内,有文臣斜肩谄媚,也有武士为他抢男霸女,再加上他老子给他早早地娶了若干老婆,生生把一个乖孩子变成了纨绔子弟。
      飘飘然的李承乾居然敢放话:“等我当了皇上,想干啥就干啥,像魏征那样的碎嘴子,我见一个杀一个,我就不信我杀了五百个,他们还不消停!”
      养不教父之过,作为一代英主,李世民的儿子居然如此性格扭曲,不能说不是李世民疏于管教甚至是放任纵容的结果。
      这个李承乾没学到他老子的英明神武、从谏如流,却想学他老子也来个“玄武门之变”,可是他没想想,李世民就是杀兄屠弟囚父抢到的皇位,你这小儿科哪是对手?结果三下五除二,被“老爹兼老师”给废为庶人,一直流放到死。
      “朕让太子来书院读书,说到底还是为他好啊。”
      李世民愤愤不平,道:“不曾想他竟然如此作为,实在是令人失望。”
      孩子最怕的是什么,就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安排你的人生。
      孙思邈最近也有了这个苦恼,因为他也有了儿子,取名孙行,被谢昭吐槽,说什么还不如叫孙行者。
      孙行的母亲,就是那位名闻遐迩的寒烟。
      如今寒烟已经不叫寒烟了,她摒弃了自己的姓名,叫做孙氏,以示以往昔断绝之意。
      所谓慈母多败儿,慈父更败儿。
      慈母加慈父在一起,那就不用说了。
      两个月的孙行,几乎算得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南山上下,对这个孩子,都极为宠爱。
      因为这是孙神仙的孩子啊,孙神仙年纪一大把了,老来得子,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老人家绝对有秘方,咱要是求过来,努力一把,说不定也有机会呢。
      抱着这种心态的,多是一群老汉。
      壮硕青年是没有这个顾虑的,因为他们旺盛的精力,几乎无处宣泄。
      所以,孙思邈很干脆的让儿子认了个干爹。
      谢昭天降干儿,喜大普奔。
      “陛下,其实这事你就不该这么做。”
      孙思邈想了想,道:“南山书院,是个很奇特的地方,培养的人才,与现在的读书人大为不同。”
      李世民眉头一挑,问道:“有什么不同?”
      孙思邈笑了笑,道:“最大的不同,便是他们不受限制,他们的思维,身体,乃至未来,几乎都没有任何限制。”
      顿了顿,孙思邈继续道:“书院有个很厉害的孩子,叫做狄仁杰,是狄知逊的儿子,陛下知道吧?”
      李世民点头,道:“朕自然知道,那谢昭有意从书院中再挑选一批亲传弟子,传承他的衣钵,他对狄仁杰的重视,几乎不逊于张大象。”
      孙思邈道:“陛下说的没错,张大象贵在稳重,狄仁杰却不同,他聪明,跳脱,不拘一格,这要是谢昭看重他的地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狄仁杰是最像谢昭的。
      张大象可以传承谢昭的学问,但是狄仁杰,却能把谢昭的学问发扬光大。”

第一二三章 传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