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善终了。
不信大家可以自己去数,薛举和林士弘是自己病死的,李轨、李密、王世充、窦建德、萧铣,都是或直接或间接死于李渊之手,杜伏威投降了大唐,但最后死的不明不白……
只有冯盎,实力虽然远比不得李密、王世充等人,但最后却得以善终。而且,不光冯盎本人得以善终,冯家更是做到了与国同休的地步。
整个大唐,冯家一直都是岭南的无冕之王,后代绵延至今。
那么,作为一个并不是特别强大的隋末反王,为何只有冯盎能够得以善终?
因为冯家的家业,并不是冯盎奠定的,而是经过好几代冯家人的共同努力,才缔造出来的产物。
冯家的光辉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十六国时期。
十六国里面的那个北燕,就有人家一半的股份。
之所以说一半股份,是因为北燕的历史比较复杂。西晋灭亡之后,以鲜卑族慕容氏为首的游牧部落,建立了燕国。《天龙八部》里面那个慕容复,天天念叨着要复兴的大燕,就是这个燕国。后来这个燕国一度被灭又一度兴起,然后又再度分裂。其中后燕末期,出了一个叫冯跋的将军,拥立宗室慕容云建立了北燕。后来慕容云被麾下将领杀害,冯跋又给慕容云报仇,直接自己做了北燕的皇帝。
不过,北燕仅仅存在了不到三十年之后,就被北魏给灭了。北燕灭亡后,残存的冯家后裔,逃往高句丽,企图依靠高句丽复国,但最后高句丽也没帮他们,反倒杀了冯家的主事人。冯家眼见高句丽不帮忙,于是便分出一支族人,走海路南下,企图另创家业。当时那边的东晋已经灭亡,被南朝刘宋政权取代。冯家这一支族人归降刘宋政权之后,刘宋政权倒是对他们还算厚道,封这一支的冯家主事人冯业为罗州刺史。
从这时开始,冯家便在岭南扎下了根。
冯家到了岭南之后,故事也比较传奇。在南北朝那会儿,岭南就是一片不毛之地,当地生活的基本上都是未开化的当地土著。
想要在这种地方扎下根,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冯家人却在这片土地上励精图治,尤其是到了冯业的曾孙、冯盎的爷爷冯宝这一代,更是和当地的俚人首领冼氏联姻。
得到了当地俚人的帮助后,冯家在当地也就开始混得风生水起,成为当地的霸主。
顺便说一下,冯宝联姻的这位冼夫人,在历史上是一个更加传奇的人物。
直到今天,岭南很多地方,还供着冼夫人的庙。有关这位冼夫人的故事,如果要细说起来的话,比她孙子冯盎的故事还要长得多。
总之,因为和当地的俚人联姻,冯家在当地彻底扎下了根,而且越发开枝散叶,成了岭南地区有数的大家族,在岭南地区影响力极大。所以,尽管南北朝时期,南方每隔几十年就要换一个政权,但冯家却没受到多大影响。
任凭朝代更迭,冯家只会越来越兴旺。
到了隋朝的时候,冯家在岭南地区,不光影响力很大,族人数量也很多。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隋朝自然也只能是以招揽为主。
所以,冯盎刚刚成年,便当上了宋康县令,宋康就是今天的广东阳西。
后来,凭借镇压岭南各族的叛乱,冯盎逐渐升迁为高州刺史、汉阳太守。
隋朝末年,杨广征讨高句丽,冯盎亦随军出征,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
到了这个时候,冯盎已经算是隋朝真正的高级将领。
再加上冯家在岭南地区的影响力,冯盎本人的地位,自然也就可想而知。
辽东之战结束后,没过几年,杨广被麾下禁军勒死,隋朝彻底灭亡。
隋朝灭亡后,冯盎当时正身在北方。得知隋朝灭亡的消息后,冯盎第一时间返回了岭南,并没有在北方逗留。
对于冯盎来说,岭南才是他的老家,是冯家真正的根据地。
回到岭南之后,冯盎迅速召集冯家人,聚集民众,宣布割地自治。因为冯家在当地的影响力实在太大,所以冯家宣布独立,基本没有任何波折,就只是城头换个旗帜那么简单。
第一二七章 冯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