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吃,一群人吃,整个关中的人吃。
这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再加上你捉了蝗虫可以卖钱。
双管齐下,蝗虫再多也不够吃。
再说了,也不仅仅是人吃,还有鸡鸭鹅以及各种鸟雀,只要处理得当,蝗灾并不算什么。
谢昭就知道,后世中国为了支援某小国对抗蝗灾,送了成千上万的鸭子。
这玩意吃蝗虫最是利索,一口一个,一天能吃好几斤,吃完了消化一下,下个蛋,拉泡屎,继续吃。
妥妥的高蛋白。
而且鸭蛋可以留着给人吃,鸭屎还可以肥田。
一举多得啊!
所以,谢昭也照猫画虎,早就准备了后手。
当蝗虫一起的时候,南山集团的养鸭场,数万只鸭子大军,就倾巢出动,上阵杀敌了。
鸭子捕蝗能力强、捕食量大、“军”纪严明,出动鸭子是清剿蝗虫、保护生态最为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值得一提的是,鸭子吃蝗虫的场面是很有看头的。草场上,鸭掌踏过之处,蝗虫纷纷跳起来,鸭子用它弹簧般灵活的脖颈在空中啄食,犹如武林高手用筷子夹苍蝇般弹无虚发。
南山集团的养鸭场中,有数十位高手,都是民间重金聘请的。
这些人以前养过鸭子,也训练过鸭子。
他们知道鸭子的习性,熟悉鸭子的进食规律。
鸭子每天进食两次,早上四五点钟,天刚露明,鸭子们就自己出去吃蝗虫,几个小时后,就到附近的小河沟里喝水、休息,下午七点多鸭子再次出动,直到晚上九点多太阳落山时才回来。
一只鸭子一口气能吃一百多只蝗虫。
鸭子太自觉了,几乎不用费心,它们出去、回来全是分成几个纵队,每个队中鸭子一只跟着一只,真像训练有素的部队。
这就是南山集团的成效,至于这些鸭子消灭完蝗虫之后的归宿,自然是为了成为烤鸭。
几乎把关中扫荡了一圈的数十位养鸭高手,面对集团的这个决定,很是抗拒。
他们与鸭子朝夕相处,这一次更是立下大功,让他们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鸭子送入烤炉,他们做不到。
不过当集团宣布养鸭并不会停止,会年年都养的时候,他们心里才好过一些。
当第一批烤鸭,送到了养鸭场,让他们品尝过之后。
于是大家齐齐表态:鸭子就是用来吃的啊!难道还能养它们一辈子不成?
吃烤鸭很讲究,谢昭拿起薄薄的面饼,夹起一块烤得金黄的鸭肉,沾了沾酱,放入面饼,加一点葱丝,卷起来,一口咬下,口舌生津。
这是书院的新福利,重新开学的书院,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食堂里,学生们学着谢昭的模样,一个个吃的满口流油。
陆德明、李纲二人尝了尝就放弃了,倒是马周、林凤全、祖孝孙等人吃的开心愉快。
主要是两个老家伙太老了,牙口不好,咬不动。
孙思邈倒是百无禁忌,老家伙年纪最大,胃口最好,牙口也好的不行,他吃的最多。
“要说吃,你们还差的远。”
谢昭得意的吃着烤鸭,笑嘻嘻的道:“别说烤鸭了,就算是那蝗虫粉,如今也进了神枪营,这可比什么肉都强,做饭的时候放一点,喷香喷香的。”
“那书院的食堂怎么没见到?”孙思邈大快朵颐,有些不满,道:“老道还想尝尝味道呢。”
“那玩意太腻,学生们吃不惯,您老人家想吃,去库房里搬,要多少有多少。”
“算了吧,老道还想多活几年,谁知道那玩意会不会吃出毛病来。”
谢昭嘿嘿一笑,得意无比。
趁着这天灾人祸,南山书院重归平静,李承乾被赶了出去,虽然摔
第一五八章 要民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