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是赵砚的下属和家眷。
赵巧娘带着三个孩子,在堂屋里跟武先生夫妻俩说话。
她
武岚看见季桑过来,立刻喊了声妹妹,她怀里也抱着个不到三个月的小男孩。
“现在我们家的妹妹是这个了。”季桑指着赵砚怀里的襁褓说。
武岚把儿子交给侍女,又叫人把小姑娘抱给自己,笑道:“我瞧瞧,结实了,这眼睛真大,是个漂亮姑娘。”
孩子才生下来的时候,武岚来看过,当时才五斤多,现在已经八九斤了。
武先生夫妻两个也上来看小姑娘,夸她生的漂亮可爱,武太太还亲手做了衣服鞋帽。
她的针线活不太好,但她的心意实在很好。
季桑当场就给女儿戴上了帽子,武太太笑道:“一会儿再戴吧,来了客人瞧见,还以为咱们家亏待了孩子呢。”
她这手艺,实在不是很好,只是忍不住想亲手给孩子们做些东西。
季桑笑道:“这是什么话,我们家妹妹有您这样的长辈疼爱惦记,旁人只有羡慕的份儿。”
赵巧娘也道:“正是如此,旁人做的衣服,那是旁人做的,长辈的可不一样。”
赵巧娘今年身体更好了些,有了个孙女,她清醒的时候大多都在做针线活,对孩子很是疼爱。
众人围着孩子逗弄了一会,武先生道:“今日有事同你们说。”
赵砚道:“先生请讲。”
武岚先道:“说起来也是为了我,陈纬在外,我带着两个孩子在京城,这样父子分离的,孩子大了不亲近,实在不好。”
季桑道:“姐姐打算去卓县,先生也一用去?”
武先生颔首:“是,我打算和你义母,先送你姐姐跟孩子们去卓县,听说那地方风景不错,我去瞧瞧。”
“在那边住些日子,在去南平,你兄长在那边。”
武先生的长子本来今年要调回京城,但赵砚说京城近两年可能不太平,还是在地方上最好,于是便没有回来。
周见鹊道:“那先生不能教我们读书了?”
武先生点头说“是”。
他也很喜欢这几个学生,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他要离开京城了。
善思抿着嘴不说话,燕儿的眼泪先掉下来了:“先生……”
武先生被小姑娘这么喊了一声,顿时眼眶都湿了,赶紧用袖子遮挡着。
季桑和赵砚对视一眼,虽然十分遗憾,但他们绝没有阻拦的道理。
“先生离京,必定一路顺风,”赵砚道,“您若有空,能否写信回来给孩子们,说说路上的风景就好。”
燕儿已经抹眼泪去了,她很不想先生走。
善思和周见鹊都是期待地看着武先生。
武先生收敛了情绪,道:“这是自然,我必定会送信回来的,你们也要写信与我。”
三个孩子忙答应了下来。
季桑喝了口茶:“那学业?”
孩子们的学业,才是最要紧的。
武先生道:“善思和鹊儿,可以送去书院了,我已经选好了,你们若没有异议,我安排好就是。”
季桑和赵砚自然是听他的,没什么意见。
“至于燕儿,我有一老友,学问极好,就是屡试不第,如今在家教导他的儿孙们,不拘男女,可以送燕儿过去,”武先生看着小姑娘,“你记得那个眉毛上长了个痦子的吗,你给她背了诗词的。”
燕儿想了一会,点头道:“我记得,是许先生。”
“对,就是他,你日后去他家读书就好。”武先生道。
燕儿听罢了,重新拿起帕子抹眼泪,看得武太太都心疼起来,把她抱进了怀里。
武岚也很舍不得,她道:“唉,我也舍不得你们。”尤其是季桑的宝贝女儿,她可太喜欢了。
季桑道:“那就劳烦姐夫些,三年任期满了,调回京城来。”
武岚心里升起点希望来:“行,等我回去鞭策他。”
季桑也笑起来。
一家人说笑了一阵,其他宾客也都到了,季桑重新裹上披风,和武岚一起待客去了。
第171章 要分别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