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五帝本纪中,是写哪五帝?”
雁凌峰思忖片刻,喏然道:“是黄帝、颛顼……唐尧,虞舜……另一位是……”迁延半晌,这“帝喾”二字是如何也记不起了。
陆元鼎无心等待,道:“太史公开篇有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他如何评价轩辕黄帝,这五句话你可记得?”
《太史公书》煌煌巨著,雁凌峰自然拜读过,只是陈年典故早已忘却,这时回甘反刍,支吾道:“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幼而徇齐,长而……长而……”
陆元鼎忍无可忍,道:“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这五美你但有其一,也不算我刁难你!真是朽木不可雕!”
雁凌峰不知他用意何在,素闻陆元鼎以剑术闻名天下,想不到他对“之乎者也”也有此偏好,自己身为晚辈,只好连连称是,不敢反驳。
陆元鼎意犹未尽,接着问:“你将《子衿》一诗背默出来,我听你气韵如何。”
《子衿》是诗经名篇,雁凌峰自然知晓,这时暗自吐纳,膻中、气海凝聚真力,朗声诵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他温文尔雅,话音中颇有几分儒生气韵,又是习武出身,嗓音洪亮,可谓相得益彰。这篇《子衿》描写男女思慕之情,神韵俱佳,他转念想到韩念雪便在这片林中,触景生情,四十九个字饱含情意,连他自己听来也觉得空前美妙。
陆元鼎缓缓说道:“尚可,只是你琢磨的太多了。你可读兵法?‘姜太公六韬、‘孙子十三篇、‘黄石公三略、‘唐李对问,可有一篇精通?”
雁凌峰神色微怔,想起府上藏书无数,同门子弟也多有痴迷于兵书战策者,可他天性和善,对这些攻伐之术索然无味,只粗略读过《孙武兵法》,未试之学也忘了十之八九。
陆元鼎无心等待,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故经之以五事。这五事,你可知道?”
雁凌峰苦思冥想,记起这一问出自“孙子十三篇”中的《计篇》,良久才道:“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
陆元鼎问道:“那将者五事呢?”
雁凌峰灵机一转,连忙答应:“我记起来了,智信仁勇严!就是这五事!”
陆元鼎冷哼一声,道:“不读易者,不足以知玄奥;不读诗者,不足以晓风雅;不读论语,不足以明道理;不读史记,不足以成见识。陆某考你的题目再浅显不过,你却只能附庸风雅、空谈玄易,见识和道理却不必说了。凭这点本事,也想攀龙附凤,得公冶、南容之幸,痴心妄想!”
雁凌峰听他句句紧逼,语气越加严厉,诚然进退维谷,又不知这“攀龙附凤”四字从何而来,而“公冶、南容”不出所料,正是指孔夫子的乘龙快婿公冶长和侄女婿南容适,更觉得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眼前穿林绕竹,野树笼烟之地,隐约看到一片庄园。雁凌峰犹豫片刻,可既来之则安之,学识上已被人看扁了,胆气上再输一筹,当真颜面扫地。他发足朝那庄园走去,见园子周围修竹弥望,丛林缪杂,走近之后一叶障目,整个庄园反而若隐若现,如临幻境。
他不敢冒然闯入,驻足说道:“晚辈就此请出玄邪宝剑……”
陆元鼎沉声道:“寻路进来,自行取剑。”
雁凌峰不敢迁延,左顾右盼,寻一条林间小径,走进去后,只闻竹木香息有若沉檀,置身其中,仿佛沐浴熏香,不禁心生醉意。他只怕这是陆元鼎用玄术营造出的虚幻境界,不敢逗留,快步穿过小径,举目再看,一条丈许高的青砖院墙绵延百步,好大一座院落。
第62章 孤身犯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