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2章 进退维谷[2/2页]

问剑天涯 乾为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雁凌峰虽非好大喜功之人,但听了这句话,依旧不免动心,暗想他口中这场热闹莫非便是“开山启剑,歃血为盟”?
      青衫老者又道:“你说你是机缘巧合来到此处,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意注定,老夫只是顺从天意,做一件顺水推舟之事。”
      雁凌峰默然不语,暗做沉思。而青衫老者深思熟虑之后,却自顾自地说道:“想必这真是天赐良缘,也省得老夫度日如年,望穿秋水。”目光又落回雁凌峰身上,道:“这时机千载难逢,我心意已决,便成全了你!”
      雁凌峰见他目光炯炯,神情矍铄,便知其中必有文章,可不论如何,逃离魔岛返回中原乃是当务之急,如何拒绝他一片好意,道:“那晚辈恭敬不如从命。”
      老者欣然一笑,还未说话,便听头顶隐隐传来一阵雷声。他不再耽搁,抓住雁凌峰臂弯,道:“随我来吧,今日雨势不小,谷中该有积水了。”
      雁凌峰客随主便,忍着浑身酸痛,随青衫老者渐渐加快脚步,沿着谷中小径前行。他目光掠过老者清癯的背影,视野中景色苍凉,即算花草繁茂绿意盎然,被阴云笼罩下来,也显得死气沉沉。
      雨水终于落下,一瞬间变淅沥为瓢泼,谷中小径本就湿滑,这时更显得泥泞。雁凌峰屡遭创伤,早已举步维艰,才走了不到两里路程,便已气喘吁吁。可见到身旁十几步外的河流水势猛涨,着实不敢逗留,依旧随青衫老者步履如飞,向前赶路。
      俄顷功夫,只见烟雨朦胧中,小径突然转折,一条岔路向右手边的崖壁方向延伸出去。二人转入岔路,雨势渐大,视线也变得模糊,但隐约可见数十步外小径尽头的崖壁下立着两块石碑,约有半人高,想必是饱经风雨洗礼,颜色乌黑古朴,棱角也已磨得圆润。
      雁凌峰踟蹰间又走近几步,定睛再看,那左侧的石碑上隐约可见一个“剑”字。剑?他倏然一惊,紧接着目光下移,剑字之下还有一字,轮廓依稀可辨,他接上文之意,认出这分明是一个“冢”字。
      剑冢!即刻将目光转投在右侧的石碑上,“刺秦”二字虽模糊不清,却也一目了然,雁凌峰恍然大悟,方知眼前这处地方果真便是“刺秦剑冢”!
      青衫老者顿足碑前,伸手在石壁上轻轻一拍,也不知触动了什么机关,原本浑然天成的崖壁竟徐徐展开,吱呀作响,眼前便已出现一处洞扉。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雁凌峰蓦然想起梦中听到李太白的诗句,惊叹不已。继而仰头看向天际,见笔立陡峭的悬崖紧紧贴在面前,势如倾倒,正应了“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一句,心头更觉骇然。
      青衫老者说了声“小友请进”,紧走两步便进了石门,清癯的背影眨眼间融入崖壁,仿佛是他开山而入,与这片风景浑然一体。
      雁凌峰觉知石洞中阴风阵阵,又想起“刺秦剑冢”四个字,不免犹疑。青衫老者转回头,瘦骨嶙峋的脸颊被光线打磨得更为惨淡,可神情依旧和蔼,这时向雁凌峰伸出了干枯的手掌,道:“你不是要回中原吗,那就快随老夫进来吧。”
      “前辈,我是想回中原,不过您可否相告,这洞中究竟是何地?”雁凌峰虽心知肚明,却依旧想听他亲口说出。
      青衫老者道:“小友身上有伤,不宜淋雨,这里是刺秦剑冢。”
      雁凌峰听他直言不讳,心中再无顾虑,终于鼓足勇气,搭上老者递过来的手掌,迈步走向洞口。漆黑的洞穴中茫茫如夜,洞口微光全然被老者的身躯遮挡,那不足八尺高的石门仿佛一张大口,要将他缓缓吞噬。他强忍心中忐忑,只怕这只手不是救命稻草,反而会将他拖入无底深渊。
      雁凌峰置身洞内,虽避开了瓢泼大雨,但洞穴深处的寒风吹打在身上,更为冷冽刺骨,禁不住连打几个寒战,一时间进退维谷。

第122章 进退维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