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仿佛摸金校尉终于寻到墓穴主室,相顾点头,甩手扔下火把,快步向前走去。眨眼间出了洞口,置身洞内,借着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火光打量,只看了一眼,却惊鸿一瞥,目定口呆,此情此景怕是这辈子也忘不掉了!
“船!是船!韩兄,果真是船!”公冶长信当先回过神来,三个“船”字脱口而出,张开双臂,与雁凌峰紧紧相拥,热泪霎时间夺眶而出,可见他城府虽深,这时见到归家有望,便再也压抑不住积蓄多日的悲喜之情。
雁凌峰也是目中含泪,眼见一艘城池般大小的木船停在眼前,踮起脚尖也无法看到六七丈高的甲板上是何情形。这两人一个来自北方侠门,一个出身江南世家,绝非空无见闻的市井之徒,之所以被眼前景象震惊,只因平生未见。
方圆近百丈的巨大洞穴仿佛将整座山峰镂空,相比于此处,方才途经的山洞便如江流汇入大海,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两人站在这庞然古穴中,视野被一条四十余丈长的大船遮挡,古船如壁,难见首尾,呼呼海啸声从洞壁之外传来,便知这山穴外已是茫茫大海,海潮翻滚击在石壁上,空山传响,气势浩荡。
雁凌峰听潮声起落近在咫尺,不禁心潮澎湃,眼见这墨船规模如此庞大,不知建造此船时,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看来墨家弟子为求自保于乱世,着实煞费苦心,然而世事沧桑变幻,时至今日,剑灵山中的墨家门派已然衰落,只剩矩子一人,这船却依旧停泊于此,不得不说造化弄人。他联想至此,禁不住退后数步,见船身上并无帆桅,只有几层高耸的船舱,如同关城一般,高十丈上下,崔嵬挺拔,雄浑巍峨。
放眼再看,洞中视野所及共有六处圆坛燃起烈火,想必皆是葛千寻引燃。火浪扑身,雁凌峰这才察觉,洞中气息异常干燥,想来是墨家弟子用了什么祛湿之法,才使得大船千年不腐。
公冶长信俯身抓起一把沙土,笑道:“怪不得这洞中如此干燥,韩兄你看,这地上洒得皆是火麟沙,此物性烈,祛湿最有奇效。还有这几只火坛,里面都应盛有木炭,也可吸潮,你看洞壁上,火光一照晶莹剔透,想必都涂上了树脂,隔水防潮更是一绝!不知这造船之人是谁,不但工程浩大,而且用法精巧,当真了不起!”
雁凌峰听他连连感叹,本想以实情相告,可思虑再三,只得缄口不提。忽而想起陈灵公等人还未抵达此处,只怕节外生枝,道:“公冶兄,劳烦你回去接应众人,我在四周转一转,先找到登船之处再说。”
公冶长信答应一声,嘱咐他万事当心,转身匆匆折返。雁凌峰独处静思,仰望墨船,心生敬畏,当下伸手入怀,将欧子仙师剑取出,恭恭敬敬举过头顶,向墨船躬身一拜,道:“欧子仙师在上,保佑晚辈和这三百九十六人平安抵达中原,晚辈有幸拜入您老人家门下,接第三十三代掌门衣钵,日后必会竭力寻找泰阿剑,送归剑冢,以谢先师恩德!”一咬牙关,起身向船底走去。
来到船身下,他左右顾盼,难见墨船全貌,恍然觉得这艘船似船非船,船底木并非圆滑凹曲的流线状,竟是棱角分明,方方正正。触手一摸,船板外面涂了一层油脂,千年过后干瘪枯萎,化成一张韧劲十足的纱衣。他忍不住用手推了一把船身,力道所及将自己弹出半步,险些摔倒。
他兴致所至,蓦然间单掌凝气,正要试一试这船是否外强中干,可心念一转,只怕不慎触碰机关,震动了绷簧之物,岂不是自寻烦恼。抬头仰望,但见数十丈长的船舷如华盖般遮住头顶,仿佛随时都可倾覆下来,实则却是巍峨不动,铁定如山!
雁
第141章 下山猛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