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9章 水调歌头[2/2页]

问剑天涯 乾为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讲究出手刚猛,而公冶长信则是拿捏有度,接发果子时,声音较之旁人更为细微柔和。
      习武之人积年累月练得苦功,手法便如书法字迹,收发之间顺其自然,无法刻意遮掩。雁凌峰静心留意,一重一轻,一刚一柔两种声音夹杂在风声、鼓声中,虽是微乎其微,可他只让大家传接了两个轮回,竟已辨别出这两人大抵方位,更知李泰航出手之后,第七位接果子的人便是公冶长信。
      他打定主意,待果子传到第五回合时,鼓点忽然转急,势如狂风骤雨,可箭杆击在巨石上一磕即散,声音清澈,荦确分明,倘若换做旁人如此敲打,箭杆早已折断。众人受这鼓声干扰,传接也随着鼓点加快,正中雁凌峰下怀,他静心凝听,待果子传到李泰航手中,心中默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待数到第六位时双手一顿,鼓声便停了下来。
      雁凌峰还未回头,便听甲板上欢声雷动,满堂喝彩,他心中大喜,转头见一个身材瘦削矫健的人手拿野果站起身,正是公冶长信。
      公冶长信怔了片刻,思绪一转,恍然明白雁凌峰用的是何方法,不禁哑然一笑,心中着实佩服,却道:“韩兄,你我兄弟当真心有灵犀,那我恭敬不如从命,便献上一手家学‘张旭剑草书,填一首《水调歌头》!学艺不精,望勿见笑。”
      数百人击掌叫好,雁凌峰更是欣然大悦,将箭杆弃在甲板上,取回青心剑,道:“公冶兄的家传绝学是剑书,北冥剑派也是以剑法闻名,咱们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你填的词曲我未必能鉴赏,但剑法却可稍作品评。”说话间走到公冶长信身前,将剑递了过去。
      众人散在船边,将甲板正中的空地留出,公冶长信仗剑独立,精神抖擞,掂量这柄青铜古剑,但觉分量还算称手,便挽了个剑花,起手式用一招“长天一色”,金鸡独立,剑尖指天,左手掌搭在右手背上,十指向心,眉头与剑刃平行而视,离着三寸三分,纹丝不差。
      这手上功夫虽漂亮,不过真功夫却要看下盘,但见他右脚脚尖点地,左膝弯曲,左脚钩住右膝?窝,呈立锥之势,赤足无靴,只凭一个大脚趾着地,任海风瑟瑟,周身上下却如钉在了甲板上,纹丝不动。
      众人禁不住喝了一声彩,公冶长信语气平稳,向李泰航道:“李大哥,烦劳你去打一桶水来,我稍后要用。”
      李泰航答应一声,依言行事。公冶长信仰头看了看明月,静心听了听海风,顷刻间眉头舒展,脚下步伐一转,仿佛斑羚跃涧,跨到右前方十步之外,青锋一扫,哗的一声划破船木,挥剑搦管,笔走龙蛇,眨眼间木屑纷飞,竟已写了五个大字。
      众人不知他写的什么,单是见这银辉闪烁、光彩熠熠的场景,皆觉叹为观止。看得懂剑法的赞叹他腕力惊人,剑势凌厉,这船木之坚人人心中肚明,在这柄算不上锋锐的青铜剑下竟势如破竹,宛如切糕断水,任意挥洒,当真了不起。看得懂书法的则叹他笔锋卓然,勾扫皴染形如作画,看似放浪形骸,却有章法可循。他这一手绝学唤作“张旭剑草书”,那张旭以狂草闻名天下,世称“草圣”,此书冠以“张旭”为名,笔法自是深得“狂”字精髓。
      狂草俗称一笔书,笔势连绵多转,繁复如惊蛇出洞,简洁如单枪回马,变化如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却笔笔有序,字字波澜,当真可对酒当歌,一书胸臆。
      懂得诗词音律的人则默默等候他填完这首《水调歌头》,这词共有八句,上下阕分四个平韵,九十五字。当年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曾作《水调歌》,后人演绎为大曲,“歌头”则是中序第一章。其中平仄定格,这些老学究自然熟稔于心,只等他填完再做评说。
      眨眼之间,公冶长信步法跃动,着笔处银钩铁画,铿然作响,方圆十丈之内,九十五个字如盘龙出海,虎卧平川,顿笔收势,一个“行”字写罢,全篇洋洋洒洒,便已铺展在众人面前。随即步法回转,掌风一送,成堆的木屑被他推到数尺之外。

第149章 水调歌头[2/2页]